“我知道傩!老师上课时候说过,傩是戏剧的起源。”
“以傩面具作为校园吉祥物的装饰品,十分符合我们学校的特征。”
“我喜欢穿着帽衫、戴着傩面具的大宝,现代和传统相互融合,特别炫酷。”
“我喜欢小宝,活泼可爱,就像我们在学校里,有自由空间,做喜欢的事情,每天都很开心。”
……
当两只1.5米高、以中华戏剧起源——傩戏面具为创作灵感的校园吉祥物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静安学校大礼堂正式亮相时,引来了在场同学们的一片惊叹声,大家纷纷表达着自己的喜爱之情,还一起商量着要打开脑洞、发挥创意,为两位新朋友起最响亮、最好听的名字。
这是上戏附校在5月24日举行的“戏剧小镇,班班有戏”校园艺术节现场。当天,学校正式发布了校园吉祥物,还以“龙行中华 ,戏韵华夏”为主题,开展了2024年度“戏剧小镇,班班有戏”的活动。
校园生活,有归属感
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展示学校的鲜明特征和核心价值观,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上戏附校此次发布校园吉祥物的初心所在。
据悉,“傩”作为中国源远流长的祈福免灾传统表演艺术,不仅是戏剧的起源,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此次吉祥物的设计巧妙地从传统傩面具中提取了精华元素,并结合现代审美进行了创新与艺术加工,将现代人的美好愿望与傩面具的文化内涵相融合,既承载了祈福的寓意,又为校园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同时,作为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上戏附校此次设计了两位吉祥物——分别代表着学校内的大宝(初中生)与小宝(小学生),外观造型各具特色,但彼此之间又相呼应。
大宝(初中生),身着时尚兜帽卫衣套装,佩戴的傩面具可灵活佩戴于头部或脸部。傩面具上的犄角、獠牙等意象符号引人注目,不仅突显了傩面的个性,更彰显出威武气质。配色上,以中国传统色飞燕草蓝与琵琶黄为主,象征大宝清澈明朗的品质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小宝(小学生),佩戴融入傩面具元素的精致包头头套,身着可爱背带裤套装,整体充满童趣。其面带温暖笑意,显得可爱有趣。眼睛明亮舒展,展现出小学生的天真无邪和朝气蓬勃。配色上,以中国传统色丝瓜花黄与报春红为主,象征阳光与灿烂,充满能量。
“目前,我们正在向全体同学发出征集吉祥物名字的倡议,后续还会让他们参与到吉祥物周边产品设计等,在激发孩子们创造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集体意识、提高在校的归属感。”副校长张欣凌介绍。
校园生活,有参与感
近年来,上戏附校在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路上不断推陈出新,努力挖掘戏剧教育的育人价值,“戏剧小镇,班班有戏”校园戏剧艺术节已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品牌项目,并得到了广泛好评。
今年“戏剧小镇,班班有戏”的活动,以“龙行中华 ,戏韵华夏”为主题,鼓励同学们以成语故事为蓝本,通过排演剧目进一步了解戏剧魅力,提升戏剧修养,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活动初期,学校以“一堂讲座”——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副主任沈倩的《光与空间》拉开帷幕;在各班挑选剧本后,进行“一次设计”——由各班美术教师指导班级设计入场券、海报,并进行展示评比;最精彩的当然是“一场演出”,为了演出成功,全校各班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制作布景和道具,演绎台词和动作……一时间,校园成为少年们尽情展现戏剧才华的乐园。
5月24日上午,学校戏剧演出正式举行。无论走进哪一个班级,都能看到小演员们正在全情地投入到演出中,也能听到台下的小观众们的欢笑和掌声。
“那天的草莓数学节,是应用题专场,蒙面数学侠一出场,大家就高喊着,算一个,算一个,他写下一道鸡兔同笼,把粉笔扔向了观众,大喊着,大家一起做……”五(2)班同学们带来的《音乐课最重要》,讲述了在melody星球,音乐才是最重要的科目,语数外则成了老师眼中不务正业的学科。演出中,一句句关于教育的金句语录、一点点关于教育的反思以及一点点追求梦想的美好,让台下的大小观众们时而会心一笑、时而频频点头、时而陷入深思。
最后,表演在小演员们“让爱数学的人去爱数学吧,让爱化学的人去爱化学吧,让爱音乐的人,去爱音乐吧”的歌声中结束,一位站在后排的同学跟着大家一起鼓起了掌,小手拍得通红,眼眶也微微泛红:“最后一句戳中了我的内心,我特别爱唱歌,但有时会因为成绩不理想而迷茫,到底是坚持唱歌,还是先暂时放下,把学习成绩搞上去。今天的这场演出给了我信心和勇气,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该剧的指导老师秦迪表示,其实平日里不少学生都会存在兴趣爱好和学科成绩之间冲突矛盾的情况,因此在演这个戏的时候,学生们都能很好共情里面角色,甚至不需要老师去指导,很多情绪都油然而生,自然地抒发出来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也逐渐知道了每个同学都有各自特长所在,没有所谓的学霸和差生之分。同时,也发现了多一点才艺不是什么坏事、多一点学习更能够提升自我,才艺和学习不是对立的。这个戏还是对小演员、小观众甚至老师和家长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
当天,学校还为不同年龄的学生准备了三台不同类型的剧目,分别是环保儿童剧《回来吧!海洋》、古诗互动剧《向天歌》、网络剧《警惕笔下的“陷阱”》,在寓教于乐中,用戏剧拓展教育空间,用戏剧提升学生涵养。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静安学校校长忻晓雷表示,在戏剧教育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求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引领下,上戏附校将继续探索多元化、实效化、系列化的育人之路,让戏剧教育赋能学校未来,全方位助力学校更上一层楼。
记者:彭旭卉
图片:肖鸣亮、学校提供
视频:任超
编辑:徐悦琳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