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戏网小编整理:从市文广旅局了解到,日前,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南部县皮影戏(四川皮影戏)传承人何华平、阆中市丝毯织造技艺传承人卢兴琼进入名单。
日前,为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和评审相关工作。
在推荐申报的基础上,文化和旅游部成立评审委员会,组建评审专家组,经材料复核、专家初评、申报人答辩、评审委员会审议、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958人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类别。其中,南部县皮影戏(四川皮影戏)传承人何华平、阆中市丝毯织造技艺传承人卢兴琼进入其中。
何华平是南部县马王乡何家班皮影戏的代表,马王皮影戏始创于清雍正年间,从创始人何应贵到何华平已有八代。南部县马王乡何家班皮影戏的人物造型吸收了脸谱、剪纸艺术和渭南(陕西)灯影等艺术特点,而且表演艺术十分精湛,两个人即可完成整台演出,其中一人操作所需要的11种乐器,一人操纵表演的所有人物动作,创造了“一口说唱千古事,双手摆弄百万兵”的奇迹。
卢兴琼系四川银河地毯股份制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阆中丝毯编织技艺的代表人物。与丝毯打交道40多年,卢兴琼领衔编织了《秋天》《唐三彩》《天堂眼》等精品丝毯。近年来,阆中丝毯先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奖”“全国手工丝毯质量评比第一名”“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
南充日报讯(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然实习生唐赛)
中国傩戏网整理补充资料:
卢兴琼个人简介:
卢兴琼,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祖辈都从事地毯编织工作,1976年,卢兴琼顶替父亲的班,进入阆中县制线合作社。1977年,制线合作社面临发展、产品更新的重大机遇,改名为阆中县丝毯厂。1977年4月,受县二轻局委派,卢兴琼担任组长带上几名工作骨干,先后去湖北、河南等地学习绘图、设计、染色、制造、剪花等地毯编织技艺。
学成归来后,卢兴琼和第一批外出学员,成为厂里最早的技术工人,承担着传、帮、带的重任。1979年,阆中县丝毯厂转变为阆中县丝毯总厂,开始规模化发展,逐渐走上一段发展黄金期。1983年,卢兴琼成为阆中县丝毯总厂副厂长。她上任伊始,就将培训人才作为重点。她认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一项奠基性工程。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全国地毯行业都十分红火。面对产品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卢兴琼创新般再提出在农村建立地毯编织加工点,一时间,100多个加工点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当地农村,一大批地毯编织的能工巧匠应运而生。
1993年,阆中县丝毯总厂转变为四川银河地毯股份制有限公司。此时,卢兴琼已是企业的“掌舵人”。经过10余年时间的发展,地毯产量逐年提高,1979年产600平方米地毯,1988年产5.8万平方米地毯,而到1992年时,年产地毯已近10万平方米。而传统的120道手工打结地毯,早已发展到350道手工打结密度。近年来,阆中丝毯先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奖”“全国手工丝毯质量评比第一名”“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手工打结丝毯以优美的图案设计、精湛的编织技艺,被国外专家誉为“东方软浮雕”,而片剪技工,则被赞为“片剪皇后”,产品畅销日本、德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其技艺水平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何华平个人简介:
今年45岁的何华平是马王皮影第八代传人,谈及马王皮影,他眉飞色舞,口若悬河。在他看来,皮影戏老少皆宜:“娃娃看着忘吃奶,妈妈听得泪不干,货郎停下了生意,老人赛如过新年。”
马王皮影能有如此魅力,说来与创始人有关,他就是何华平的远祖何应贵。
“村子里宣传封山育林政策或者有谁过生请演皮影戏,爷爷就会带上父亲让他学戏。”何华平说,凡是节假日或平时就近演出,何南山都要把年幼的第七代传人何正同带上,让他帮助整理道具,或者编排人物出场秩序,或者参与幕后操纵。长期熏陶之下,何正同学会了皮影表演中“点头、打手势、拆换台景”之类的基本套路。
1961年,15岁的何正同初中毕业后正式跟着何南生学唱皮影戏,不到两年便可以独立幕后表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唱皮影戏使用的照明工具不再是桐油灯、菜油灯,而是煤油灯。”何华平说,桐油灯与菜油灯容易产生灯花,表演中还得时不时把灯花剪掉,否则亮度变暗,影响效果。为了解决照明灯的问题,何正同找来罐头盒子,在上面打上三个眼,每个眼里放一个灯芯,这样三芯煤油灯就算做成了,照明的整体效果比桐油灯好得多。那个年代,煤油属于紧俏物资,凭票供应,任何一个地方要请演皮影戏的话,首先得挨家挨户凑够煤油票,然后购买几斤煤油,再请皮影戏班子。
何正同与父亲每次夜间到主家演出,第一件事,就是请主家往煤油灯里添加1公斤煤油,确保能正常演出两个小时。如果超出两个小时的话,还得另外添加。没有用完的煤油也不会退还给主家,因为往返路上照明还得使用煤油灯。
“父亲演一场皮影收费三五元。”何华平说,当时的何家班皮影剧团需要六七个人,其中拦门师一人,鼓师、胡琴等五六人不等。发“工资”的时候,一个拦门师要领两个人的工资,也就是演出一晚上皮影,其他人员收入相当于5毛钱,拦门师能收入一元钱。好的时候,拦门师一个月可以收入七八十元,在那个年代令人艳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