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点评:在湛江麻章区湖光镇旧县村举办的首届傩舞非遗文化节,不仅是一场民俗文化的盛宴,更是非遗保护与现代社会治理创新相结合的一次生动实践。特别是将“非遗”与“禁毒”两大主题巧妙融合,不仅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也为禁毒工作开辟了新的宣传路径,其意义深远,值得深思。
湛江傩舞非遗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启示: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非孤立的行为,而是可以与现代社会治理、公共宣传等多个领域相结合,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非遗+禁毒”模式的创新探索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未来的非遗保护和禁毒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麻章区湖光镇旧县村举办年例,结合历史传统举办首届傩舞非遗文化节,以弘扬和传承民俗文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发展新引擎。
为持续推进湛江市深化禁毒攻坚行动,
借此契机,
湖光镇禁毒办联合湖光派出
所在文化节现场开展
“非遗+禁毒”主题
特色的禁毒公益活动。
傩舞源于三千多年前殷商时期民间驱疫逐鬼、祈福迎祥、祭祀仪典的一种面具巫舞。湛江古属百越,傩舞主要由中原及江西福建传入。悠久的地域文化与民俗事象,形成麻章“考兵”、雷州“走清将”、吴川“舞二真”、“舞六将”、廉江“舞巫”等风格各异、别具特色的湛江傩舞,是集祭祀、舞蹈、武术、音乐、雕刻、美学于一体的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已入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及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湛江傩舞“考兵”,自隋唐起已有千年历史,主题表现康王麾下的车、麦、李、刘、洪五员神将,手执令旗、刀、斧、锏、链等兵器,英武威严,驱邪祈安,造福乡梓,融入穿令箭、滚刺床的民间神秘巫技,更显古朴粗犷、场面热烈。土地公、婆派发“吉祥袋”、内装谷米、红糖、钱币。意喻:民众丰衣足食、生活甜甜蜜蜜、事业财源广进。祈愿国泰民安、和谐吉祥。
表演舞台上,舞龙、傩舞、粤曲、魔幻魔术等非遗节目相继亮相等各色非遗文化齐聚一堂,让旧县村民进一步畅享民俗文化魅力。
活动场下,禁毒社工设置禁毒文化创意摊位,利用广场文化艺术节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人流量大的特点,将禁毒宣传与“非遗”文化相结合,寓教于乐,让群众在感受“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了解毒品危害,增强禁毒意识,促使“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的理念随着“非遗”文化的传播深入民心。
(禁毒宣传)
本次宣传活动与非遗文化深度融合,让禁毒宣传更接地气、更为创新,不仅让现场群众近距离领略到了中华优秀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学习和了解到了毒品知识,进一步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增强了大家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为构建无毒麻章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