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辰州傩戏却以一股清新之风,吹进了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课堂,不仅为学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力度,为传承人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激励他们继续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分享会上,主讲人金玲(左一)与传承人向学生介绍辰州傩戏传承情况。)
9月24日晚,位于广州的暨南大学石牌校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们成了怀化的戏迷。
当晚,怀化市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登上该校“大讲堂”。二号文科楼五楼电教室里,“中国戏剧活化石”沅陵辰州傩戏进高校分享会气氛热烈,高潮迭起,同学们久久不愿离去。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新闻学术重镇、媒体精英摇篮,有华语媒体“黄埔军校”美誉。其媒体实验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挂靠该院。
沅陵县人民政府网站介绍,辰州傩戏(又称辰州傩、土家傩)作为一种色彩鲜明的古老艺术而言,其歌舞戏曲又具有神灵人格化,内容情感化、形式多样化的可剧可唱性的特征,是现代戏剧的活化石。2006年,该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次分享会的主讲人——沅陵县政协委员金玲,同时又是资深媒体人和非遗推荐官。近年来,她与沅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促进会大力将该县优秀传统文化向外界推介。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在学打辰州傩乐器。)
他们的推介引起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注意,沅陵辰州傩戏被引入高校课堂,作为重要课程分享给学生。
在当晚的分享会上,金玲与沅陵辰州傩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聂满娥、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平,介绍了该戏的历史渊源及传承状况,并现场互动,教学生认识傩面具、学唱傩戏、学习傩乐器打击。
他们戴上各式傩面具,仿佛穿越到古代,又如进入童话世界,体验了一把富有怀化地域特色的唱腔,在神秘中度过一段不同寻常的学习时光。
现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子们驾起“长枪短炮”,录制了分享会的精彩内容,对主讲人和传承人做了深入细致的采访,在不断的追问中探索文化内涵与传承路径。课后,他们将制作多媒体新闻加以传播。
除了高校外,沅陵辰州傩戏还吸引了广州多层面的兴趣。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队、“记录广州”文旅新媒体专业志愿服务队参与了此次分享会,广州古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还为学生答题提供奖品。
据悉,由于当晚课堂效果良好,主讲人、传承人与同学们互动热烈,学生感触颇深,暨南大学将于9月27日在该校番禺校区再举办一次沅陵辰州傩戏分享会。
怀化日报全媒体 记者 谌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