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最新资讯 > 快讯 >

世界文化之瑰宝 一千八百多年历史的巩县思州傩戏

发布日期:2022-06-19 10:06 浏览量: 【字体:   繁體中文

思州傩戏傩技,俗称思州傩戏,因其广泛流布于史称“思州”的岑巩县而得名。它源于宫廷傩,自永寿元年(155)起,即从江西、山东、河南等地引入,经与岑巩县民间文化相结合,吸取民间戏曲而发展起来。它是从傩祭活动中脱胎出来的一种戏剧形式,是现存最原始、最完整的戏曲之一,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思州傩戏伴随古代驱疫降福、祈福免灾、消难纳吉的祭祀仪式,以不同的愿脚(脚本)形式,在岑巩县民间广为流布,具有立愿还愿、求祥祈福、驱邪逐魔的目的及“娱人娱神”的功能。其傩戏愿脚名目繁多,有喜愿、老鹰愿、白虎愿等110多种,原自然传习傩戏的民间傩班200多个,是名副其实的“傩窝”。2005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08年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思州傩戏内容丰富,一场傩戏通常由祭祀仪式、正戏、傩技三个部分组成。祭祀仪式分为设坛、请神、驱邪、送归四个程序;正戏主要有《杨家将》、《腾龙搬山》、《笑和尚戏仙锋》、《灵官斩小鬼》、《判官审案》等剧目,剧情简单凝练,语句诙谐,娱人娱神;傩技是由傩戏衍生而来的绝技表演,主要有上刀梯、过火海、口吐红火等曲目,被誉为“世界文化之瑰宝”。

 


思州傩戏供奉伏羲氏为“傩神爷”,女娲为“傩神娘”。其剧目角色众多,人物均为神祇,傩戏面具多达120余种,其面目奇特古朴、粗放概括。


思州傩戏唱腔独具地域特色,不同傩坛的唱腔也各具特点。大多数唱腔曲调为上下句式曲同辞异的反复咏唱形式。有的傩班吸取了当地民歌、酒歌、花灯调等音乐曲调入戏。傩戏唱腔以锣鼓钹小锣等进行伴奏,伴奏时多采用“三棒锣”等民间传统曲牌,加强唱腔的行腔感。


思州傩戏脱胎于古代的逐疫、纳吉等祭祀仪式,经长期的演变而成为集歌、舞、祭、戏、特技为一体的传统文化表现形态,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在岑巩县民间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具有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戏剧学等学术研究价值,对丰富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岑巩县非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