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最新资讯 > 快讯 >

千年守望新化天门傩戏再现神奇巫文化

发布日期:2022-06-29 09:51 浏览量: 【字体:   繁體中文

千年守望新化天门傩戏再现神奇巫文化1

千年守望新化天门傩戏再现神奇巫文化2

新化天门傩戏表演以长丰金马村傩戏队伍为代表,该队伍共有师公12人,天门傩戏队伍中年纪最大的63岁,年纪最小的18岁,大都祖辈传承下来。这些傩戏师公都属于“师教”,目前,师教在邻近地区几近失传。


据所知,该支傩戏队伍目前是新化县人数最多的一支。其演出道具保存完好,主要包括傩面、笛、牛角、锣、钹等,特别是傩面的制作技艺精良,造型古朴生动,是傩面里面的精品,关于傩面的作用,古人一般都认为面具能够通神避邪,在傩戏演出中,它又是各种神盠的化身,戴上面具,人便变成了神,便代表着一种相应的神秘力量和典型性格。为配合表演的需要,该队伍已经整理出一场共有6幕的剧目,具体为:庆神、开山、引路、挖路、扫路、天光土地。表演时间大概在40分钟左右,该剧目情节一气呵成,浑然天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该队伍还能演出不同剧目10余种,内容丰富,大都寓意祈福平安、家庭兴旺,包含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望。该支傩戏队伍的主要表演范围包括孟公、奉家、天门、溆浦、两江等地区,表演形式主要包括做道场、庆菩萨、抱娘娘等。年过六旬的师公陈元美,其祖辈即是师公,在天门境内享有名气,据百姓介绍,天门曾经遭遇一场大旱,百姓请来陈元美之父陈中凡,承诺如果他能求来降雨,即赠与一斗米、两斤肉,陈中凡摆坛做法,果不其然,顷刻便大雨滂沱,百姓们欢欣鼓舞,抬轿把陈中凡送回,沿路燃放鞭炮、舞黄龙。这件事在天门流传开来,为师教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傩戏的资源价值。傩戏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后来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和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它始终是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群体狂欢活动,历史上,傩戏独立于封建主流文化之外,生存环境相对封闭,传承的脉络又深埋在社会底层,演绎的全是底层先人们的生活情景,所以,在并不自知的情况下,傩戏凝结成了古代文化血脉的基因表述图谱。

 

    傩戏的文化价值。傩戏积淀了各个历史时期诸多的文化信息和艺术特征,隐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蕴涵,为学术界提供了极高的历史学、宗教学、人文学、戏曲学、美术学、民俗学、考古学等研究价值。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文物资料相当缺乏,特别是历史久远的史料少,难以佐证人类的重大事件和文化交融活动。而梅山傩戏,却真实客观地再现了人们从驱邪逐疫、敬神祭向请神尊祖、消灾纳福和娱神娱人方面转变的历程,留下了珍贵史料。傩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体现了人民的宗教信仰。傩文化的出现和当时的社会状态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们根据已有的材料,还原当时的社会面貌。史学界目前比较认可的一种观点就是远古时期,祭祀等仪式是非常兴盛的。这是由于民众对整个世界不了解,一方面他们非常依赖自然界,可另外一方面却又十分畏惧。这种心态下产生了各种图腾崇拜,所以万事俱鬼神,信鬼崇巫便成为了人们的精神信仰。

    二是融合了戏曲元素。傩文化在民间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在歌舞中增加了故事情节,丰富了表演,向傩戏转化。而这种傩戏就是最原始的戏曲,所以它不仅仅有祭祀驱疫的功能,还带有浓厚的娱乐性质,供民间群众娱乐和享受。从演出的剧目、曲调、面具、表演、祭祀方式等形式来看,都与早年的戏曲有相关处。所以也有人说傩戏是戏曲的活化石是有道理的。傩戏的音乐大致可分为祭祀音乐与戏曲音乐两大类。

    三是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傩戏的演唱采用本地方言形式,傩戏的演出内容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与人们的生活习惯、自然环境等紧密相连,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自然崇拜的一种艺术表现行为,是一种扎根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地区的傩戏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表现内容和手法都各不相同,带有浓厚的地域特点。

    在傩祭中,面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傩戏面具成了傩戏造型艺术的重要手段,也是傩戏最为重要、最为典型的道具。演员佩戴面具是傩戏区别于其他戏剧的重要特征。

    无论是傩祭活动还是傩戏演出,面具都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义。在傩文化圈子里的人们的意识中,面具是神灵的象征和载体,如何对待面具,往往要遵守约定俗成的各种清规戒律。例如制作面具时要先举行“开光”仪式,取用面具要事先举行“开箱”仪式,存放面具要举行“封箱”仪式。又如不让女人触摸面具,不让女人佩戴面具,面具的制作、使用、存放都是男人的事情。男人戴上面具即表示神灵已经附体,不得随意说话和行动。

    尽管傩面具被赋予了复杂而神秘的种种宗教和民俗的含义,但它本身却不失为艺术百花园的珍品。它本身就是一种造型艺术,遵循着它自身的艺术规律与原则。其造型,往往因角色的不同而有差异。其表现手法主要以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人物的剽悍、凶猛、狰狞、威武、严厉、稳重、深沉、冷静、英气、狂傲、奸诈、滑稽、忠诚、正直、刚烈、反常、和蔼、温柔、妍丽、慈祥等性格的形象塑造。从戏剧角度讲,面具具有艺术代言体的功能,什么角色一般佩戴什么面具都有讲究。同时,各种千姿百态的面具造型一经展示,便让人获得无穷的艺术美感。剽悍之美、凶猛之美、狰狞之美、刚烈之美、英气之美……无不显示其中。

    傩面具的各种艺术造型、质料选择、色彩运用、功利目的、民俗意象等,都因地域、民族、文化、审美等方面的不同而有差异。也正因为如此,傩面具于是更加表现得千变万化、多姿多彩。

    新化天门傩戏所表现的原始崇拜和生命意识的冲动,略加点缀,就可以成为最优秀的艺术精品。傩画像、傩面具,形态朴实夸张,色彩艳丽,千姿百态,对比强烈,透视出人类心灵深处原始的、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对未来美好追求的强烈欲望,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科研价值和商品开发价值。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傩戏已成为颇有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初始时期那种宗教色彩已逐渐淡薄,“娱神”已成虚,“娱人”才是实。傩戏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各地的傩戏主要流传于乡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活动不断丰富,愿意观看天门傩戏演出的人日益减少,天门傩戏传承困难。如何既保持剧种特色,又摆脱昔日宗教和迷信的阴影,却仍需不倦的探索和实践。

娄底日报 记者陈坤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