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安徽贵池山湖村,傩仪踩马闹新春。
山湖村,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墩上街道办事处境内。由老屋唐、新屋唐、阳春王、项家四个自然村结成一个傩戏会,共用一堂(共十九尊)面具。每年正月十四和十五两日为四村活动日期,山湖村唐、王、项三姓的踩竹马有“踩地马”和“高跷马”两种形式,分别用在仪式的不同场合。骑马逐疫,汉代宫廷大傩便已有记载。贵池山湖村的竹马驱傩,是它的演化。明嘉靖《池州府志•风土篇•时序•正月》逐疫:凡乡落自十三至十六夜,同社者轮迎社神于家,或踹竹马,或肖狮象,或滚球灯、装神像、扮杂戏,震以锣鼓,和以喧号。群饮毕,返社神于庙。盖《周礼》逐疫遗意)。
山湖村的“地马”扮成勇武之士,作征战状,扮演的是花关索、鲍三娘、鲍礼、鲍义。由四名十二岁至十四岁的男孩担任,用于请神和“出圣”。请神在神堂举行,将面具之神一一传递陈列于龙床时,四少年童子皆身着战袍,扎竹马,排一字形横队面向神案站立。然后由执事长者替他们戴上面具,开始踩马,称踩“启圣马”。启圣马后,便是“出圣”,以旗锣鼓伞为先导,后面是吹奏乐、彩旗、面具箱、狮子箱和童子四人的地马队。童子穿武将服,腰间扎竹马。竹马用竹篾编成椭圆形的无底筐为马身,再扎马头捆扎于筐的一侧,根据马的颜色用各种颜色绒布装饰。如关索骑红马,鲍三娘骑白马,还有黄马、黑马。踩地马有“发令”(舞令旗)、“溜马”、“交战”等动作,尽展古代战将风采。
那么山湖村“踩地马”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
花关索原是关羽儿子,七岁时观灯走失,为索员外拾得。九岁时又被班石洞花岳收为弟子。后了解出身,遂以三家姓为姓名,取名“花关索”。鲍三娘是鲍家庄鲍凯的小女儿(排行第三),鲍礼、鲍义的妹妹。聪明伶俐,文武双全。
花关索攻打鲍家庄时,与鲍礼、鲍义恶战,鲍氏兄弟不是对手,鲍三娘施以援手,亦不敌,在比斗过程中,花鲍二人产生爱意,后结为夫妻。山湖村傩仪“踩地马”就是展现比斗的过程。
来源:图虫 、饶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