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傩戏网整理:由梅街镇人民政府发布在“贵池梅街”公众号的文章,仅供大家参考! 如果您喜欢贵池傩文化,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与天地合其德
与四时合其序
岁月长河的积淀里
是鲜活的历史记忆
古老钱、日月箱、灯笼伞、傩面具.......
傩文化展示馆里陈列的一件件傩戏藏品
冲破时间的枷锁
携着历史的记忆与温度
向我们奔走而来
为我们讲述千年傩文化的古朴神秘
描摹陈列,再现神韵。傩文化展示馆二楼是陈列厅,主要陈列与傩有关的仿制品,包括各傩戏会明清以来各类傩面具、服装、道具、砌末等,一件件陈列展品见证了梅街傩的古朴和文化内涵,见证了朴素、虔诚的乡民对传统习俗的倾注。
一傩一世界,一面一情怀。面具作为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傩祭里,面具被用作与神灵直接对话的工具,被视作神的载体。各傩神会的面具数目不一,不同的家族因安排演出的傩戏剧目不同,整套傩面具的数目也不相等,有十三枚、十八枚、二十四枚、三十六枚及四十八枚不等。其中,十三枚称“十三太保”,十八枚称“十八学士”,二十四枚称“二十四诸天”,三十六枚称“三十六天罡”,四十二枚称“四十二章经”等。每块面具都有各自名称,这里的80余枚囊括了梅街所有傩戏会的面具,面具墙下方展柜中有相关著作、学术论文,以及老剧本的复印本。
昭明太子,原名箫统,字德施,生于南齐中兴元年,天监年间被梁武帝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英年早逝,谥号“昭明”,故世人称“昭明太子”。贵池曾是其封邑,因此昭明太子在梅街傩戏祭祀中是一位规格很高的大神,俗称“案菩萨”、“文孝昭明圣帝”,他生活简朴,赈灾济贫。梅街多家傩戏会把他作为“土主”侍奉。
“引灯”,在游傩以及请神、送神中作引路用;家族旗,一共有9面,旗上绣着各家族的姓氏;龙旗,常用在庙会仪仗中。竖立摆放的是“喝道板”以及“掌扇”。悬挂的两把大伞,称“万民伞”,又叫“黄龙伞”,多用于仪仗队中。神伞由竹竿和竹篾扎制而成,段长约五尺,伞顶平圆,用纸糊密,并绘有蝙蝠图案;伞顶周围用纸层层糊成圆筒状,平年糊十二层,闰年糊十三层,再镶上金色纸边,垂直贴上约 60 厘米长的彩色纸条,纸条上书“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吉祥语。
“龙亭”为池州傩事活动中,迎神、朝庙或出巡时,用来抬傩神面具的专用道具。形如“亭”状,上为宝炉顶,下分三层。最下层是可以活动的方形柜,正月十五上庙放傩神面具之用;第二层为龙居,上庙时供着关公面具和“龙玺”,整个龙亭华丽精巧,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龙亭后面有开道旗、飞虎旗、彩旗等,都是作开道用。前面是龙床,供摆放傩神面具之用。
每把“灯笼伞”上挂有24盏灯笼,是“抢灯伞”习俗中所用到的道具。俗信,只要能抢得伞上的灯笼,将它挂在未育夫妇的房内,点燃未烬的烛头,便会得子,得子的人家来年要向傩神献灯伞。
伞下面的古老钱、弓箭赤鸟、滚灯、神伞都是傩舞中所用的道具。滚灯扎制非常精巧,由内外两个空心球体套叠而成,不论如何滚动,内球中的蜡烛始终朝上,不会被熄灭。“日月箱”用来存放物与傩戏傩舞搬演有关的物品。
“高跷马”,常见于荡里姚、太和章,下面是踩地马时用到的“跑马”。竖着摆放的高跷,麻绳是用来将高跷固定在腿上的,行走时圆柱形朝下。
傩戏兵器有戟、矛、盾、把仗、佛手等,前面是戏台,中间的称“亮匾”,亮匾上的内容,有的是古诗一首,有的是福、禄、寿三星图,也有的是松鹤延年图等,两侧门楣上分别写着“出将”“入相”,亮匾前面是八仙桌,两侧各一把椅子,桌上有云帚、笔架、惊堂木、朝笏,戏台旁边还有各种锣鼓和镲。
两侧挂着各种傩戏傩舞的服装。右边粉红色这件,常用于《舞伞》和《舞滚灯》中,前面是龙袍,还有孟姜女、肖氏女等角色常用服装,以及新年斋中所用到的和尚服。右边墙上挂着三套战袍,傩舞《花关索大战鲍三娘》可用到,红色是花关索的战袍,白色是鲍三娘的战袍,下面摆放的是战靴。
手工室陈列有荡里姚的四把“孝伞”。孝爱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是立身之本,“孝伞”是将古代“二十四孝”中的人物故事,用刺绣的方法绣在四把伞的围幛上,宣传了儒家思想及孝道。“二十四孝”的故事分别为“单衣顺母”、“啮指痛心”、“为亲负米”、“戏彩娱亲”、“卧冰求鲤”、“行佣供母”、“扇枕温衾”、“哭竹生笋”、“闻雷泣墓”、“为母埋儿”、“孝感动天”、“鹿乳奉亲”、“扼虎救父”、“拾葚供亲”、“卖身葬父”、“尝药奉母”、“尝粪心忧”、“涤亲溺器”、“弃官寻母”、“乳姑不怠”、“恣蚊饱血”、“涌泉跃鲤”、“怀橘遗亲”和“刻木事亲”。
中间的桌子用于傩面具雕刻。傩面具制作工艺复杂,为纯手工完成,一般有下料、出坯、雕刻、掏空、打磨、着色等多个程序,制作者不仅要会木艺,也要懂雕刻绘画。
傩文化展示馆三楼为传习所,用于傩文化的传承、研究、创新和发展,让梅街傩在继往开来的春秋画卷中,焕发生生不息的蓬勃力量。
一方文化滋养了一方人的心灵,一方人理当护育一方文化。就梅街而言,传承并发展傩文化是一代代梅街人的责任。梅街傩文化展示馆的建成,是梅街镇党委政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重要论述的关键举措,也是2.3万傩乡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池州傩这个艺术瑰宝也必将在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爱护下薪火相传、绵延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