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最新资讯 > 快讯 >

傩戏和青阳腔传承!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3-11-23 10:28 来源:池州文明网 浏览量: 【字体:   繁體中文

 

中国傩戏网整理:“戏曲活化石”贵池乡傩与“徽池雅调”青阳腔,是孕育于安徽池州且具有自己浓郁特色的古朴艺术,更是我国较为古老的戏曲。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萤火探兴·皖音传承”社会实践小组在安徽省池州市开展傩戏和青阳腔传承与发展社会实践活动。

源起于根,陶染长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更养一方文化。实践团队员在走访过程中,追寻着傩戏与青阳腔的发展足迹,更探索着这些本土戏剧对当地产生的影响。傩戏在梅街镇的发展历史悠久,更是与其中发展最强的刘氏家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团结、友善、吃苦、谦让等刘氏家风在傩文化的熏陶之下延续,傩文化也在梅街镇刘家人的家风精神作用下代代传承。青阳腔的形成则吸收了皖南地区民间音乐的成分,弋阳腔与当地方言及民歌小调相结合,主要靠青阳本地人薪火相传。傩戏与青阳腔,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丰富当地人的精神世界与文化生活,更是在接地气、贴民生之中促进了自身的推陈出新、不断发展。

思惊于戏,叹为观止

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刘街社区副书记许鑫磊带领实践团的成员漫步在傩戏之乡梅街,参观傩文化展览馆,了解傩文化漫长的发展历史与傩戏的表演形式。一面面大旗随风飘扬,一张张傩面具表情各异,粗犷的唱腔,豪放的动作,行云流水又剧情跌宕,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之下,在场成员无不为之震撼。

与傩戏不同,悠扬婉转的青阳腔则让队员们逐渐平静下来。在青阳腔博物馆清净安宁的环境下,通过讲解员柯敏的介绍,青阳腔的历史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歌声优美婉转,行动流畅柔和,山水江南的细腻情感在声音的娓娓道来中慢慢扩散开来。

情系于戏,继往开来

实践团采访到了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青山庙会传承人刘国平老师。从十来岁与傩戏结缘,到如今为傩戏的传承发展奔走四方,刘老师用“信仰”一词形容自己与傩戏的关系。为了让队员们更直观感受傩戏魅力,刘老师更是现场教学了一段《孟姜女》片段。“路途奔波不自由,双休走过万山愁”,队员们青涩的声音混着调子衍生出传承的意味。

除了刘国平老师,队员们还与青阳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江进老师进行了深入对话。“不夹杂一丝一毫其他想法,传承青阳腔就是我的责任。”江进老师如是说道。六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江老师用一生诠释了“责任”二字。队员们听着、感受着这些古老又优美的声音,跨过千古。古人之忧,古人之乐,古人之苦,随着历史的变迁,表达的愈发淋漓尽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时代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徽理工大学的实践队员们走进池州,深入了解与宣传池州本土戏剧文化,充分挖掘和运用蕴含其中的民族美学特质,这既是一次深入直观的美育活动,更是感受民族仪式、提倡文化自信的传承之行。

撰稿:安徽理工大学 周美霞 梁秀丽 刘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