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傩戏网整理:“银发婆婆傩面具”仅供您参考。 将您喜欢的“傩戏面具”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傩文化的魅力吧。
面具简介:
乾隆49年《萍乡县志》记载:“先春三月,乡人乃傩,魅面朱衣,执戈扬盾,驱疫疠,以达阳气”。萍乡地区曾有“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之盛况。
芦溪博物馆展出的这件木质傩面具“银发婆婆”,是2012年8月15日由萍乡爱心人士无私捐赠的。
傩面具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一种,造型各异。古时的傩面具多以杨柳木、香樟木雕刻,少数玉石雕刻或金属浇铸。木质傩面具雕刻完之后再敷彩上漆,或粗犷古朴,或庄典瑰丽。
芦溪博物馆展出的这件银发婆婆傩面具为高发束髻女性造型,继承了宋代傩面的雕刻技艺。其前发正中系有暖额,暖额用料很是考究,采用绸缎、丝绵作带,额前结花,花上再装缀长方形翠玉一片;后发归拢在一起,于头顶盘绕成髻,发髻两侧有两条凹槽,那是代表插在发髻里面的发钗。足见雕刻师技法娴熟又独具匠心。
敷色方面:
头发、头饰、眉毛、眼珠敷以黑色;脸部、玉片、额头、鼻子、耳朵和下巴均敷以黄色;嘴唇敷以朱红。整个敷色接近于现实肤色,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
艺术点评:
面部肌肉丰隆有致,皱纹似行云流水,恰到好处;眉毛高挑,呈喜悦状;眼睛采用镂空雕刻手法,透光而视,颇具真实立体之感;嘴唇微抿,嘴角上扬,更为惊叹的是嘴角处各镂雕一外撇瓜子点,不言而喻,这是代表两颗玉齿,技法之奇巧,手法之高明,又见一斑;笑肌突出,呈现喜悦之态……整个作品体现的是一位慈眉善目、亲切和蔼的老婆婆之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与观赏性。
左侧照
右侧照
双耳耳轮下脚透雕1cm左右的椭圆形开孔,与镂空雕刻的眼睛相呼应,寓意耳聪目明,兼听并取。
来源:芦溪县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