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最新资讯 > 其他 >

非遗小课堂:非遗的常见错误说法,你中招了吗?

发布日期:2024-07-29 15:40 来源:万载县文化馆 浏览量: 【字体:   繁體中文

在五彩斑斓的非遗世界里你是否曾对某些说法深信不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万载县文化馆非遗小课堂,看看有哪些流传甚广的错误说法,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非遗文化”的表述

在正式文件和报道中,都不会使用“非遗文化”的表述。因为非遗本身的概念就已经涵盖了文化的范畴,直接说“非遗”即可。但在很多地方活动和宣传中,“体验非遗文化”“发展非遗文化”等说法屡见不鲜,这其实是不符合规范的表述。

误区二:滥用“原生态”词汇

“原生态”这个词如今在非遗领域已不建议使用,因为它否定了非遗的活态特征,阻碍了非遗的良性发展。非遗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原生态”存在,而是在传承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发展的。

误区三:不恰当的修饰词汇

像“权威的”“本真的”“独一无二的”“独特的”这类词汇,在描述非遗时也不推荐使用。非遗的价值和魅力不在于其所谓的权威性或独特性的强调,而在于其丰富的内涵、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在传承中的动态变化。

误区四:“世界级非遗”的表述

“世界级非遗”用来表述的含义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的项目,包括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优秀实践名册。因此“世界级非遗”的表述是错误的。

误区五:“列入某级非遗”的表述

正确说法是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自治区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误区六:“活化非遗”的表述

因为非遗本身就是活态的,应该使用“非遗保护和传承”“非遗活态传承”的表述。

非遗之美,不仅在于它的历史深度,更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守护。让我们以更加敬畏的态度,去传承和发展这份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