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北 ,傩文化曾经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2008年,道真仡佬族傩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道真仡佬族傩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特色。在漫长的传承历程中,当代传承人张邦宪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不懈的努力,为道真仡佬族傩戏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国家级非遗道真仡佬族傩戏传承人张邦宪
道真仡佬族傩戏的历史渊源与特点道真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苗族仡佬族自治县之一。在这片充满灵气的土地上,奇峰林立,一碧千里,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美好都赋予了这片土地。
相传在公元前1046年 ,一支被称为璞的部落,戴着面具从西南出发,在周武王的带领下,与各诸侯联军共同讨伐商纣王,推翻商纣王后,璞部落返回西南深山家中。璞的后人在时光的流转中成为如今的仡佬族,千百年来用傩文化书写着独特的文明。
▲国家级非遗道真仡佬族傩戏传承人张邦宪
傩戏 ,是仡佬族原始宗教的产物,是驱邪除异避凶纳吉的一种神秘仪式,也是中国历史最古老、传统文化意蕴最深厚、最具生命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饱含了古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生存意识,展示出古人通过浪漫的幻想手段,用主观的战斗精神去克服天灾人祸,以求得仁寿年丰,这也是傩文化流传至今的价值所在。
傩戏集歌、舞、剧、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以神秘的宗教仪式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观众。在漫长的岁月中,傩戏逐渐成为了道真仡佬族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象征。
▲国家级非遗道真仡佬族傩戏传承人张邦宪
01 张邦宪的早期经历
张邦宪 ,1957出生于道真仡佬族聚居区的一个傩法世家,自幼受到浓厚民族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家庭的言传身教。虽然他对道真仡佬族傩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历史原因,祖传下来的所有傩道具及相关书籍已全部被烧毁,想学傩戏,谈何容易。
1970年的一天 ,张邦宪的父亲和伯父们将他叫到跟前说道,我们张氏祖传十几代人的傩戏艺术已经停息多年没有开展了,虽然书本已烧毁,但书的内容全部都装在了我们脑海里,只要你用心学习,认真把我们说的内容提笔记录下来便是。至于戏服、道具、面具等 ,以后再慢慢地想办法置办 。你须将这艺术学会并传承下去,不能让老祖宗的东西断在我们手里……
▲国家级非遗道真仡佬族傩戏传承人张邦宪
于是,那年刚满13岁的张邦宪白天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晚上便挑灯抄写。在他父亲以及伯父们不辞辛苦地口传身教下,功夫不负有心人,张邦宪的勤奋好学让他逐渐掌握了傩戏的很多知识。
1978年至1984年期间,他一边学习,一边跟随长辈们一起到各地参加各种演出活动。经过多年的历练,张邦宪完全掌握了傩戏的所有内容,并能独立操作完成祖传的各种绝技。
1985年之后,张邦宪不断受邀到全国各地参加傩戏节目展演,演出了包括冲傩、唱戏、打保福、铩铧、迫鬼、收鬼、下火海、上刀山等在内的180多种傩戏形式,每次都获得了极大的赞誉。曾经有一位外国学者在看过张邦宪所表演的傩戏后惊叹道,“世界傩戏看中国,中国傩戏看贵州,贵州傩戏看道真,道真傩戏看张氏坛班。”
通过参与各种民间活动和演出,张邦宪不断精进技艺,深入了解了傩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为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傩戏传承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2 傩戏传承与技艺发扬
傩戏是民俗文化 、戏剧文化的活化石,与很多传统文化一样,在现代社会中面临不少挑战。在父亲正式将傩坛传给张邦宪后,他更加刻苦地钻研傩戏的表演技巧 、唱腔艺术以及服装 、面具、道具的制作等,力求将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完整地传承下去。同时,他还认识到,要让道真仡佬族傩戏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就必须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因此,他打破了傩戏传男不传女的观念,同时尝试将现代元素融入傩戏表演中,如引入现代音乐、舞蹈等元素,使傩戏更具时代感和观赏性 。同时,他还积极扩大受众范围,通过举办傩戏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古老的文化艺术。
他的不懈努力使得道真仡佬族傩戏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59岁那年,张邦宪不分昼夜地撰写书稿,用时三个月终于完成《黔北傩戏·真安古傩》。这部书分为上下册 ,共35万余字 ,留存下道真仡佬族傩戏的珍贵资料,也为专家们进一步研究傩戏提供了参考。
03 积极推动文化合作与交流
在传承和创新之余 ,张邦宪还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并与其他艺术家、学者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互动。通过参加各类演出、展览和研讨会,张邦宪向国内外观众展示了道真仡佬族傩戏的独特魅力。同时,他还与其他艺术家、学者共同探讨傩戏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为傩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凭借其深厚的文化造诣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张邦宪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赞誉。他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优秀传承人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肯定,更对推动道真仡佬族傩戏文化传承与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
回顾张邦宪在道真仡佬族傩戏传承方面的历程,我们不禁为他的执着与努力所感动。正是有了像张邦宪这样的优秀传承人,道真仡佬族傩戏这一古老艺术形式才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越来越多优秀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各地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来源:贵州政协报
作者简介
张小敏:女,70后、仡佬族。出生于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常住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有小说、散文、诗歌作品散见于《科学新生活》《贵州作家》《贵州政协报》《遵义日报》《播州文艺》及中诗网、作家网等。小说作品2023年荣获遵义市播州区政府第二届文艺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