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江峰生长在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绍水镇一个木匠家庭,祖辈以木匠手艺为主,家具和花鸟雕刻等民间手工艺作品都会做。他从小也跟着长辈接触到傩面具的制作技艺,长大后唐江峰一直在各地从事木雕行业工作,常年的沉淀也让他积累了一手精湛的木雕手艺,2011年他选择回到家乡广西桂林市创业。
“我希望具有桂北地区传统民间文化的傩面具能被整理出来。”唐江峰感慨道。2014中国(广州)民间工艺博览会暨第三届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上,唐江峰带着自己的木雕作品参展,而博览会上展出的京剧脸谱给唐江峰很大的启发,“因为我懂面具,因此想到我们桂林也有傩面具。”于是唐江峰便开始动手整理制作桂北傩面具。
2015年起,唐江峰花费3年多时间多次往返家乡全州县,向民间老艺人、“师公们”请教,运气好时还能看到他们用过的傩面具。经过大量拍照、查找资料等,唐江峰才将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36个人物的桂北傩面具雕刻完工,并将这些傩面具取名为桂北“三十六神”傩面具。
唐江峰现场展示了傩面具的雕刻工艺,他从长短大小不一的雕刻工具中取出一把小刻刀,目不转睛地对着手中傩面具的“左边眼窝”,慢慢用刻刀顺着傩面眼窝处的边缘向外推,几番反复后,唐江峰手中傩面具人物的神采便一点点显现出来。
在体验站内同样需要运用木头雕刻出来的还有桂林雕版彩色套印,桂林雕版彩色套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胡波介绍,桂林雕版彩色套印起源于明代,是一项传统印刷技术,它集绘画、雕刻和印刷技术为一体,由不同印色的雕版,一板一色,反复印刷,组成完整画卷的桂林雕版彩色套印。在制作上细分23项工序,需要熟练手法及色彩的灵活运用才能体现作品的饱满度以及画面层次。
唐江峰介绍,他是桂北傩面具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起,他花费3年多时间多次往返家乡广西全州县乡村,与“师公们”请教,查资料,再制作傩面具,终于完成了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36个人物的桂北“三十六神”傩面具制作。
图片:欧惠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