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走进傩戏 >

充满神秘色彩的贵州傩文化

发布日期:2022-01-07 12:15 浏览量: 【字体:   繁體中文

贵州的文化中有诸多神秘色彩。而说到神秘,今天就来说一种和神秘相关的文化——傩戏。

傩在贵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据传,从远古时代起,以“歌舞事鬼神”的活动即在黔东铜仁出现,到了春秋时期,这种祭鬼神求安康的跳神风俗已经流传,元末明初载入史料,清朝、民国渐趋兴盛。

贵州的铜仁地区地处湘鄂渝黔边界,西有滔滔乌江,东靠武陵梵净,在一万七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居着二十多个民族,这里曾经交通不便,偏僻边远,加上民族心理、民俗风情、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诸多因素,使绝大多数乡民们信仰崇拜傩,也使铜仁成了保留这种古老文化的沃土,被戏剧界称为“活化石”的傩堂戏,至今仍在影响着山乡村民的思维意识和生活形态。

经过若干年代的衍变,傩已从单纯的祭祀变成一种多功能、多形态的文化艺术形象。傩不仅有着原始的野性魅力,也蕴藏着极其珍贵的文化艺术价值。

傩最早是古代先人戴着面具集体驱疫逐鬼的活动,这个活动经过不断充实、扩展、完善,形成了今天以傩仪、傩戏、傩舞、傩技为主要形式的傩文化。从跳、翻、滚、跃、打同存,到口、手、头、脚、腰并用。既有严格的师承关系,又在整个仪式中明显显示出其地域风貌和民族特征。

贵州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成为我国傩戏最多的省份。傩戏面具作为傩戏重要的艺术特征和表现形式,具有它独特丰富的文化意蕴。

贵州傩戏面具与远古的傩祭面具无论从用途到基本图案配色都极其相似,可以推断贵州傩戏面具直接脱胎于远古的傩祭面具,傩祭面具是原始宗教的产物。贵州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湘川交界之地,古为蛮夷之地,境内山峦重叠,交通阻塞,长期的封闭与隔绝,自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小文化背景,这种自然环境也使得当地保留了较完整、古朴的原始宗教。贵州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以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基础,它与其他民族一样,经过了“万物有灵”和图腾信仰、巫术存在的历史阶段。在古代社会长期的巫风巫术活动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原始宗教,乃至逐渐演变为多神崇拜的傩戏活动形式。傩戏即源于古人驱邪逐疫、祈祷天帝神灵降福人类的巫术活动。傩戏里面充斥了大量的宗教信息和泛神色彩,著名学者曲六乙将傩戏的基本特征归纳为“多种宗教文化的混合产物”[1]。“巫觋面对无形的神鬼,只好选择了对于他们来说既荒唐又实际的行为—造神。”[2]面具正契合了这种需要,于是,在祭祀中,面具成了神灵的象征,当巫觋戴上形色的面具祭祀作法时,似乎就表示了神的具体存在,而自己也就变得神乎其神了。傩戏面具就是为达到巫觋的宗教目的,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而产生的。

傩戏发展至今,仍然衍传了古代的宗教性质,并在其发展历程中日渐丰满,加入了许多现代宗教的成分,形成了更为完整的民间信仰体系。这在贵州现代傩戏的面具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

贵州傩戏面具是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宗教信仰以及地方民族习俗的综合文化的产物,其审美表现手法呈现多样化的形式。

他们每一个面具雕刻家在制作面具时都带有虔诚的情感因素,把傩戏面具当作神灵来看待。在艺人们看来,神灵本身存在于树木之中,雕刻家只不过是把神灵复制出来,请进傩坛。“这些神灵存在于老艺人心理感与幻觉之中,以极其虔诚的宗教感情进行创作。在这种氛围里孕育出来的创作冲动,一经雕刻出来的面具,就具有某种用概念难以表达清楚的灵性,而很少雷同,这是程式化的木雕很难与之相比的。” 民间的不少艺人还把面具当作神器来珍藏和供奉,以祈求平安。


近年来,贵州的傩戏木雕面具又发展了小型的旅游工艺品,那粗犷的造型,有力的线条,夸张而又对比强烈的色彩,并没有因为作品尺寸变小而减弱,反而使傩戏面具的形象给人以更深刻的印象,并增加了艺术欣赏的乐趣。傩戏面具发展至今,已初步实现了娱神性向娱人性的转化,逐步走向世俗化,成为了较高层次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