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走进傩戏 >

远古文明的呼唤 湖北三岔傩戏

发布日期:2022-01-07 12:26 浏览量: 【字体:   繁體中文


  被评为“湖北省傩戏之乡”的恩施市三岔乡,至今保存着一台表演形式独特风趣、戏剧内容浑厚详实的地方戏-----傩戏。当地人又称它为地戏、傩堂戏、傩愿戏、还傩愿等。

  傩戏渊源流长,起源于二千多年前的迎神庙会,是人们驱除瘟疫鬼、祈求神明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种民俗活动。傩戏传入恩施具体年代不详,据查证,三岔傩戏的始祖姓龙,贵州人,堂口是来自龙山“感应堂”。民间艺术大师谭学朝是第27代傩戏传人,

  还傩愿时举行的仪式就是傩仪。还愿则必戏,演唱傩戏的班子称为"坛",班主则称坛主或掌坛师。演出时以三五人头戴木制面具,一人主唱,众人合之,随着锣鼓的伴奏且唱且跳,虽动作呆板而不失风趣诙谐,歌腔单调却也词粗理正。   

      

  还坛神有24堂法事、十二个剧目。剧目大多为劝善、劝孝、劝勤劳等内容,也有打趣解闷的内容。

  傩戏面具又叫脸子壳壳,它是傩戏的主要标志,巫师戴上它就被赋予一种神的象征,将人的愿望传递给"神",代"神"将其旨意传达给人,因此,面具就成了人神一体的载体。

 


  演傩戏的场面十分热闹,一般是唢呐、锣鼓、礼炮铳、鞭炮喧天,演傩戏前要杀公鸡请神、烧纸钱、祭神。傩戏表演的祠堂里祀奉的主神俗称:"华光菩萨",还有钟馗、关帝等神象和傩戏面具。傩戏表演的特色就是要戴面具。         

三岔傩戏,即假面跳神,是原始宗教祭祀的活动,原广泛流传于恩施市东乡农村。是古代人与神灵的特殊对话方式,后来逐渐成为人们表达美好愿望、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形式。

傩文化主要包含傩坛、傩仪、傩舞、娜戏、傩面具和傩俗等。傩文化,戴着神秘的面纱,让现代人触摸到祖先的灵魂。傩面具是傩文化的象征符号,鬼神人兽,造型各异,色彩斑斓,制作材质有木、皮、竹、泥、石、布、纸等很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