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学术交流 > 名词百科 >

秀山傩戏 重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发布日期:2024-01-04 17:05 来源:秀山百姓网 浏览量: 【字体:   繁體中文

秀山傩戏是中国传统民间戏剧的一种,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秀山地区,傩戏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仪式,旨在驱邪避灾、祈求丰收和平安。

秀山傩戏的表演形式非常独特,通常由戴着面具的演员表演,面具形象各异,有的狰狞可怖,有的滑稽可笑,有的则是美丽动人的仙女和英雄。演员们通过舞蹈、歌唱和对话等形式,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和传说,展现出人类与自然、生与死的哲理。

傩戏是一种原始宗教祭祀与戏剧表演相结合的民间艺术,被戏剧界称为“中国戏剧史的活化石”。 

据文史资料《风物秀山》记载,秀山傩戏是按一定的坛规迎请神灵为还愿者冲傩(包括平安傩、急救傩),寄形于“冲傩”“还愿”的驱邪、祈禳、纳吉巫术和民间信仰。

傩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明末清初,各种地方戏剧蓬勃兴起,傩舞吸取戏曲的形式,从而发展成为傩堂戏、端公戏,形成了不同流派和艺术风格。

傩戏究竟是如何传入秀山的?目前由于史料不足,尚无定论。一般认为,由于地理条件的特性,秀山的傩戏应该是从湘西传入。无论何种起源,傩戏能在秀山得以盛行和传承,与当地人文地理密不可分。图片

尤其是清代“改土归流”后,废止了“汉不入境,蛮不出洞”的禁令,大批汉人迁居秀山。作为在中原地区延续了数千年的傩仪文化,终于在酉水流域的秀山土家族苗族地区找到了自下而上的生存土壤,从此代代相传,已成为土家族梯玛活动的一部分。其载歌载舞、五彩斑斓的表演形式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秀山傩戏是祭中有戏,戏中有祭,祭戏合流,人神一体的表演形式。其艺术上的特点十分鲜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面具:也叫“脸壳”或“脸子”,演出傩戏时演员按扮演的角色要戴上面具,这是代表角色身份的一种夸张脸部形态的化妆手段。

道具:傩戏的道具在傩坛叫“法器”,除面具外,还有圣象、挂图、小山神及傩公、傩母形象。

音乐:傩戏演出音乐比较丰富,包括山歌、小调、叙事歌曲、劳动歌曲以及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宗教音乐、民间戏曲音乐、民间特色乐器等。

表演风格:傩戏的表演动作比较简单,手势通过伸、屈、勾、拧、扭、旋、按、翻等8个姿势来代表语言和腔调,表达情意。

特技表演:在傩戏表演中,演员表演特技是他们的绝活。这些特技包括飞檐走壁、腾空跳跃、上刀山、下火海、踩地刀等。

重庆市首批非遗名录

秀山的傩戏,主要分布于隘口、洪安、平马、清溪等地。其中隘口镇凉桥村余家傩戏班,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2007年,秀山傩戏被列入重庆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本文来源:秀山百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