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傩戏经历了各个朝代的演变,形式和内容也不断发生变化。现在的瓮安傩戏,特点是演出时跳神者脸蒙青巾,腰围战裙,在额头上戴假面具,手执戈矛刀剑之类的武器,随口而唱,应声而舞。唱是七言和十言韵文说唱,在一锣一鼓伴奏下,一人领唱众人伴和;舞蹈主要是表现战争格斗的打杀场景。题材是瓮安人喜爱的三国英雄、杨家将等。瓮安傩戏不仅展示了原始戏剧的完整形态,还演绎出它发展的不同阶段,因此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瓮安的傩戏,就是在傩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民间戏剧。傩舞是古代“傩祭”仪式中的一种舞蹈,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商代形成了固定的驱鬼和祭祀仪式。周朝以后就称之为傩。周朝不仅有民间的“乡人傩”,周天子和诸侯国还举行“大傩”、“国傩”。到了北宋时期,宫廷傩舞0现了由艺人装扮的将军、门神、判官等人物。表演也有了一定的情节,并向着娱乐的方向发展。
文章来源:瓮安县旅游发展委员会 作者:温成鸿 图片:阳戏之乡宝藏道坪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