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学术交流 > 名词百科 >

爨坛戏是什么意思?爨读cuàn

发布日期:2023-08-06 15:38 浏览量: 【字体:   繁體中文

中国傩戏网整理:爨cuàn坛戏又成为傩戏主要表达巴人对先祖的尊崇,表演以祭祀先祖活动为主。常为一天一夜的演出,白天为正坛戏,主要内容为十个:开坛祭社、官发文书、拦门劝鬼、差猖拿魂、书符练将、龙神领兵、茅船替病、转经拨愿、踏星拜斗、安神归位等。

爨坛戏简介:

爨(注:cuàn)坛戏学名“傩(nuó)戏”,流传于巴渝地区,主要表达巴人对先祖的尊崇,表演以祭祀先祖活动为主,已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这种民间地方戏的表演内容除驱鬼逐疫之外,大量的内容是以世俗生活为主的“娱人戏”。民间端公称爨坛分“正坛”和“耍坛”。“正坛”为娱神戏,做法事为主;“耍坛”为娱人戏,以娱乐为主,就是唱灯、耍傩傩、送财等。

表演剧目:

这部分剧目比较固定,如《赵公求寿》、《童子仙娘记》、《裸罗记》、《龙神记》、《发五猖》、《土地保关》……另一类是民间传说故事的人情戏,剧目众多,经常变化,如《梦中哭竹》、《王祥卧冰》、《安安送米》、《孟姜女》、《背假和尚》、《包公审城隍》、《张公道讨口》等等,在表演中需要加上较多吉利式的顺口溜和杂技表演“过火坑”、“上刀梯”、“过刀桥”、“衔耙齿”、“趿铧顶熬”等绝技表演,很受群众喜爱。

艺术特点:

爨坛戏融入了诸多文化艺术因素,包括诗、歌、乐、舞、戏等,这给文化艺术的起源带来了诸多启迪,意味着研究傩戏不单纯是进行戏剧研究,而是具有人类文化学、民族心理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内容。由巫入道,体现着中华文明的足迹。因此,改革开放以来,倡导弘扬民族文化,傩文化、傩戏这一特殊古老的历史文化现象,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历史起源:

爨坛戏的唱词内容远到西汉之前。巴中爨坛戏唱词中有“太上老君传令箭,有请天兵天将来下凡。前路先锋徐天德,统兵元帅冉天元。左路先锋冷天禄,右路统帅王国贤。带领人马千千万,统帅神兵万万千。人和马、将和兵,千军万马下凡尘,遇着凶神用剑砍,碰上恶鬼使钢鞭。世上凶神要斩尽,人间恶鬼要除完。妖魔鬼怪全除尽,善男善女见青天!”其中的徐天德、冉天元、冷天禄、王国贤等均是巴山白莲教的几大领袖。

爨坛戏的表演模式几乎与民间灯戏一样,其耍坛就是演灯戏。多为一人出场的独角戏,如《献帛》一场戏只有土地老汉一人表演完毕。其次为两人表演的一旦一丑的模式,歌舞并重,近似东北的二人转。

今天的巴中民间又开始出现爨坛戏,打工的发财后回家庆坛。而爨坛戏的实质意义又是什么呢?可从爨坛戏请神唱词中看出:“佛祖老君传诏令,打锣打鼓庆坛神,开坛弟子一声请,师祖师爷下凡尘,上请三十三天界,再请空中过往神,大成至圣孔夫子,释迦牟尼现金身。太上老君骑青牛,三教圣人文降临。观音菩萨莲台坐,文殊普贤驾祥云。文昌帝君开文运,再请关帝武圣人,送子娘娘来送子,财神菩萨赵公明。福禄寿星全驾到,喜神老爷笑吟吟……”请了不少的世俗神,其目的只有一个——“招财、求福”。

巴中民间的“坛”,因姓氏族源的不同;所供奉坛神名目有别,如刘姓家族供奉的坛神为刘君太郎,朱氏家族供奉的石窝坛,为赵公坛;有的供奉的篼篼坛、娘娘坛不等,看来“坛神”是一个五花八门的杂神。那么“坛”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从辞书上的解释“坛”为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台,多用土石筑成,如供祭天之用的“天坛”;也有用于“登台拜将”之用,也有用于种花之用的“花坛”;同时一些会道门设立的帮派集会组织称某某坛。也有指行业的,如文坛、影坛、诗坛、艺坛等等;僧道进行宗教活动的神坛、道坛;还有古代称居民区为“通廛”(坛),即“坛宅”。“廛”字指古代一户平民所居住的住房,为此“廛’即“宅”,民间所称谓的“坛神”即为“宅神”。胡建国先生在《巫傩与巫术》一书中指出:傩坛祭祀神中有天神、地祗、人鬼之神,但最为灵念之神还是宗主神,巴中民间称“地盘业主”神,它与“宅神”是提法各异;也还有把川主、土主及地脉龙神称之为宅神的等等,因各姓氏宗族关系的不同,他们的宗主神也就不同,这是造成民间坛神名称五花八门的主要原因。

传承保护:

在巴中区域内,有影响的爨坛戏班子活跃在南江县和巴州区。2018年底,南江县文化馆申报的爨坛戏被列入第五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

近年来,针对爨坛戏,巴中采取了多种形式的保护措施。在南江县公山镇梅林村,新村聚居点建成了爨坛戏大舞台,村子以爨坛戏为平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巴州区龙背乡的清溪傩戏班,历经四代传承至今,现有8名传承人,戏班表演的剧目很受村民喜爱。

来源:四川在线记者 钟帆 整理报道   、百度百科  

上一篇:瓮安傩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