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傩戏网整理:李天国,1957年师承李秀银学习爨坛戏,他基础扎实,所表演的爨坛戏诙谐幽默、贴近生活,曾被中央电视台《文明密码》栏目拍摄采访,并对《过刀桥》《过火池》技艺进行了专门展示;传承人多次参加非遗展演展示宣传、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等文化交流活动。《爨坛戏》俗称“耍坛”,被专家誉为“川东北二人转”,表演时一旦一丑,说唱结合,语言通俗易懂,表演诙谐幽默,娱乐性极强。
个人简介
李天国,男,汉族,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爨坛戏传承人。
所获荣誉
2021年11月22日,李天国入选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爨坛”又称“庆坛”。一些地方志记载:“经径尺之石,供于堂中右角地下,名曰“罗公坛”。除朝夕供奉外,每届三年,必延巫于家,杀猪致祭,名曰庆坛(爨坛),同时,“爨”cuàn 字在古代为表演小戏,“爨坛”一词的实质含意应为表演与宗主神有关的地方戏,学名为“傩戏”。“傩”是指“行步有节奏的样子”,指表演这种民间小戏的步法。
如何传承?
本是家族传承 无人愿学只得另招徒弟
南江县文化馆副馆长李天惠介绍,虽然部门对包括爨坛戏、巴山号子在内的民俗文化采取了诸多保护措施,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拿爨坛戏来说,其基本为家族传承,且仅传男不传女,同时现在很多年轻人对爨坛戏的接受程度低,导致传承人缺乏,加之市场原因,表演爨坛戏收入甚微,李天惠担心该民间艺术会失传。
来源:巴中市文化旅游 、四川非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