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学术交流 > 出版物 >

《贵州傩文化研究》作者:李寿旭 安徽大学出版社

发布日期:2024-01-05 15:24 来源:安徽大学出版社 浏览量: 【字体:   繁體中文

作者简介

李寿旭,山东招远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在《海南大学学报》《电影文学》《运城学院学报》《宜春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宜春学院校级课题等。

目录

绪论

一、傩文化在我国的悠久历史

二、选题的由来和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本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五、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一章贵州傩文化的孕育

第一节贵州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节泛神情结下贵州傩文化的产生

第三节青铜饕餮图纹与夜郎文化

第四节牂河、夜郎二国与楚国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

第二章贵州地戏

第一节地戏的形成

第二节明清﹑民国时期贵州地戏的盛行

第三节地戏中对三国人物的崇拜

第三章“冲傩还愿"下的贵州傩坛活动

第一节傩坛戏的分布

 

内容摘要

第一章 贵州傩文化的孕育贵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贵州”这一名称在文献中最早见于宋太祖开宝七年(974)的朝廷敕书:“予以义正邦,华夏蛮貊,罔不率服。惟尔贵州,远在要荒。先王之制,要服者来贡,荒服者来享。”①北宋宣和元年(1119),“贵州”始正式成为行政区划名称,但地域范围很小,仅限于今贵阳及周边地区。贵州境内多高山丘陵,遍布森林,民族众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构成,使贵州拥有得天独厚、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尤其是傩文化遗产资源。贵州傩文化的孕育、形成、发展和传承的过程,是人、自然和族群诸要素之间不断磨合、升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类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人际以及族群关系得以协调。傩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开启了贵州古人初步的科学与人文思维,促使其加速从原始的蛮荒时代进入崭新的文明时代。第一节贵州的自然地理环境贵州多山地少平原的地理条件,不仅造就了地貌特征、气候类型和物产种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使贵州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信仰习俗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民俗特色。“任何文化艺术形态的产生及发展必然要依存于其所生存的物质环境,与这种环境互为对象,并随着这种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因此,文化形态构成的所有因素都是有其相应功能的。它们都可以适应并满足该社会的某种需要,成为该社会成员完成社会化过程的基本条件。”②受贵州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长期以来的封闭状态影响,贵州的傩文化形态相比于其他省份具有原生形态较突出、历史传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较强的特征。……

精彩内容

本书系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贵州傩文化是在当地民间流传已久、广为分布的一种民俗文化,基本上以“活化石”的原始形态-直传承至今。本书基于民俗学、历史学的视角,结合大量的田野调查资料,对贵州傩文化孕育的地理环境、发展历史、鲜明特征做了详细阐述;以个案的方式对贵州傩文化范畴中的地戏渊源、地戏画作、地戏剧目、傩坛活动、端公活动、傩面具等做了深入研究;还对贵州傩文化活动中所反映出的保护自然生态的观念做了发掘,关于傩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可行的建议。本书旨在发掘贵州傩文化地区民众的生活方式、习俗和精神世界,从而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贵州傩文化的价值及其对当地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