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学术交流 > 出版物 >

《梅山巫傩手诀》作者李新吾 收录七个巫傩坛班共357个手诀

发布日期:2025-05-09 19:22 浏览量: 【字体:   繁體中文

内容简介:

《梅山巫傩手诀》,收录七个巫傩坛班共357个手诀名目,534幅图片。前面有论述梅山巫傩手诀的功能和文化内涵,介绍七个代表性的巫傩坛班及其手诀的使用场合。后面则以表格列出各坛班的手诀数量和名称,用图片来展示手诀的演示方法。

手诀即手语,民间俗称为“手势”,师公多称“手诀”,也简称为“诀”。在梅山地区,不论是师公、道士、和尚,还是猎手、郎中、泥瓦匠,所有有师传或自称某“教门”的弟子,在行法时都要演示,以表达特定的含义。

所谓“梅山”,在《宋史》上是个地名,指今天湖南湘、资、沅三水中段的雪峰山区。在这片山地民间,“梅山”今天仍是猎人的狩猎巫术名称,俗称为“梅山教”。在今两广瑶山,“梅山”则既是瑶族的祖居地名,又是瑶、壮、仫佬等族师公自称的教派名称。

所谓“巫傩”,“巫”指今天仍在这片山地生存的以师公、猎人为代表的仍习巫术的巫医百工,“傩”指由他们传承的傩事活动。巫猎互生现象,正好印证了曲六乙、钱茀先生的“傩与狩猎有关”的论述。单从傩事角度来认识,则指这片山地今存的傩事,主要载体为师公,师公坛即傩坛,文化属性为“巫傩”。

本书所描述的七个巫傩坛,分布在湖南湘、资、沅三大水系的中、上游,即汉魏间的“长沙蛮”“武陵蛮”、唐宋间的“梅山蛮”“南江蛮”聚居区域,今娄底市的冷水江市、新化县和怀化市的会同县。从社会属性来看,傩艺坛有五个,梅山教虎匠坛有二个。邀请各坛的掌坛师将他们常用的傩事手诀做了演示、记录。

傩事中使用的手诀,是一种在固定的具体语言环境中使用的手语,具有极强的表意功能,又自成体系,极富巫傩特有的神秘色彩。它们从不在师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但得贯穿于每一堂傩事的始终。

作者简介:

李新吾,1953年生,湖南新化人,冷水江市文联原主席,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顾问,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梅山文化研究委员会主任。1985年起组织抢救、整理、研究梅山地域文化,出版(合作)《梅山蚩尤——南楚根脉,湖湘精魂》《师道合一:湘中梅山杨源张坛的科仪与传承》《家主与地主:湘中乡村的道教仪式与科仪》《中国傩戏剧本集成:上梅山傩戏》等学术专著5种7卷,主编(合作)出版《梅山傩祭》《梅山论坛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大梅山研究》《梅山蚩尤文化研究》等著作6种11卷。

李怀荪,1940年生,湖南会同人,怀化市艺术研究馆副研究馆员。曾先后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国作家协会。早年从事戏剧、文学创作,后投身湘西地方文化研究。学术著作有《辰河戏志》《五溪漫话》《湖南省黔阳县湾溪乡的观音醮和辰河木偶戏香山》《湖南省会同县金龙乡岩溪冲梅山虎匠科仪本汇编》《中国傩戏剧本集成17:湘西傩戏杠菩萨》等,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湘西秘史》。

李志勇,1967年生,湖南冷水江人,收藏家。社会兼职为湖南省民协梅山文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冷水江市文联副主席。合著有《梅山蚩尤——南楚根脉,湖湘精魂》《梅山巫傩手诀》等著作。

李新民,1959年生,湖南冷水江人,冷水江市公安局一级警督。社会兼职为湖南省民协梅山文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冷水江市文联副主席。合著有《梅山蚩尤——南楚根脉,湖湘精魂》《梅山巫傩手诀》《上梅瓷脉》等著作。

一 、梅山巫傩手诀是蚩尤子孙的身份证

(一)巫傩手诀的功能与应用

(二)梅山巫傩独有的“启请”6诀

(三)6诀联用旨在交验师公身份

(四)宋代以前湖南的巫傩祖神

(五)“祭傩”与“驱傩”之别或是涿鹿大战的余音

(六)由“启请”6诀引出的几点思考

二、本书所集巫傩手诀概况

(一)新化县秦国荣傩坛

(二)新化县伍芬典傩坛

(三)新化县邹升云傩坛

(四)冷水江市苏立文傩坛

(五)新化县黄金城上峒梅山坛

(六)会同县黄昊月巫傩坛

(七)会同县梁自胜上峒梅山坛

三 、梅山巫傩手诀名目列序表

四、手诀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