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最新资讯 > 快讯 >

山东现代舞团少儿艺术团【舞蹈科普】傩舞—中国最古老的舞蹈形式

发布日期:2024-04-26 18:08 来源:SMDC少儿舞团 浏览量: 【字体:   繁體中文

中国傩戏网整理: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繁衍后代,生存的欲望需要宗教(自然宗教)观念的帮助来超越自我,从而创造了灿烂的巫傩文化。

傩舞历史悠久,起源于原始时代,古代举行大傩仪式时所跳的舞。源于原始巫舞,为中国最古老的舞蹈形式之一。舞者头戴面具,手执戈盾斧剑等兵器,作驱赶扑打鬼怪之状。

傩舞是由原始舞蹈发展面来的,虽然它后来被定为正式礼仪,但它总脱不了在行进中歌舞这种表现形式。所以就其本身而言,傩礼和候舞很难分开,它们的不同只是前者宫廷化,而后者大众化,前者为了驱鬼,而后者用于娱乐罢了。傩舞起源远早于傩礼,礼是阶级社会的产物,而舞蹈起源于原始时代。《尚书·舜典》中说:“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百兽率舞”是原始人类披着各种兽皮在石击声中的舞蹈,《周礼》中所说的“方相氏蒙熊皮”,很可能就是百兽中披着熊皮的舞蹈者,以后由于司职的分工,由其驱逐疫鬼。孔子时的“乡人傩”,很难说是严格意义的傩礼,它也不过是以驱逐疫鬼为内容的歌舞。摊舞的主要特点是舞蹈者都经过化装或戴着面具,由于它和风俗习惯、宗教迷信紧密关联,所以对后世的地方歌舞和戏剧影响很大。

现存傩舞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贵州、广西、山东、河南、陕西、湖北、福建、云南、广东等地,各地分别有“跳傩”、“鬼舞”、“玩喜”等地方性称谓。

解放后,我国一些戏剧工作者在南方和一些偏远地区进行调查,了解了流行迄今的傩戏的基本状况。例如安徽贵池、青阳一带山区,就世代相传、久远留存着傩戏。宗族为敬神和娱乐设有傩戏班,一般在夏历正月初七和十五演唱两夜。戏目分为两种,一种是本戏,有《刘文龙赶考》、《孟姜女寻夫记》、《陈州借粮》、《张文鲜赶考》等,一种是以驱逐疫鬼,祈求平安为中心的小剧目。这些小剧目情节简单,唱词通俗易懂,以舞蹈为主。傩戏的突出特点是演员演出时戴着面具,有些戏班的面具相传是明代的,世代沿用至今。傩戏的唱腔曲牌有百余个,其中的“傩腔”是傩戏独有的曲调。伴奏不用丝弦,全部是锣鼓等打击乐器。在演出时,每段唱词的最后,演员叫喊一些驱逐疫鬼、祈求丰收的吉利话,台上台下呼应,气氛热烈欢快,显示了人们对这一古老文化形式的喜爱。

傩舞面具图片:


 

来源:SMDC少儿舞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