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最新资讯 > 快讯 >

贵州民族大学周永健教授率队赴安顺市西秀区开展傩文化资源利用状况调研

发布日期:2022-01-17 19:10 浏览量: 【字体:   繁體中文

近日贵州民族大学周永健教授带领2020级民族学专业研究生金红、罗福敏及2020级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研究生张丽,赴安顺市刘官乡周官村、天龙屯、云山屯及本寨等地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田野调查,力求对安顺屯堡文化体系下的傩雕及地戏文化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的状况做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秦发忠傩雕文化博物馆)

9月29日上午,到达安顺秦发忠傩雕文化博物馆后,首先访谈了“贵州工匠”秦发忠先生。访谈中,调查团队了解到了秦先生的人生经历、人生规划、傩雕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傩雕面具蕴含的文化等,秦先生由地戏文化而中国傩文化,再谈到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并就傩雕、地戏传承之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总结反思和展望。进而,基于文化持有者和省级“非遗”传承人的视角,讲述了其从事傩雕36年以来的经历。并就政府政策导向、学术界关注和传承人自身参与文化研究之间的关系与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

(访谈傩雕大师秦发忠先生)

9月29日下午,调查团队在周官村寨中访谈了地戏表演者杨兆明先生,了解到周官村地戏堂班组织与运行状况。谈到兴起时,杨老先生还即兴表演几段武戏动作要领,并配合着讲述,让调查团队有了关于地戏表演形态的视听协同认知。

(杨兆明展示地戏“武将”动作要领)

随后,调查团队进入周官屯老寨中,访谈了目前最年轻的雕刻匠师鲍波先生。鲍先生作为新一代雕刻工匠代表,不仅能够继承老一辈雕刻传统,还注重推陈出新,在雕刻基础上进行文创。已经推出诸如“功夫茶六君子”“脸子手串”“脸子耳环”“脸子台灯”等贴近现当代年轻人需求的文创产品,注重打造独有品牌,力求超越传统雕刻材料。

29日晚上,通过对周官村村委会秦书记的访谈,调查团队对周官村的雕刻产业整体情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包括面具雕刻情况的盛与衰,过去和现在的销售方式的变革,以及政府层面对雕刻艺术的重视程度等。

(与周官村村委会干部座谈)

9月30日早上,调查团队首先与周官村村委会干部座谈,了解村委会对雕刻产业化发展的规划。随后,参观了周官村名传合作社陈列室,对其中收藏的代表性雕刻手工艺品逐一拍照、记录雕刻工匠个人信息及其技艺特点。离开村委会后,调查团队拜访了省级“非遗”传承人雕刻师周明先生,就其雕刻产品销售渠道、事业规划、技艺传承诸问题予以访谈。

是日中午,调查团队拜访了水屯的木雕胡氏传人胡科伟先生。在其创建的大明屯堡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为我们介绍了公司运行情况、产业之盛衰等问题。

(访谈雕刻匠师胡科伟先生)

是日午饭后,调查团队头顶炽热的阳光,沿着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刘官乡场镇至周官村段行走,看到了刘官乡周官村的土地宽阔,美丽的乡村风景。随后,再次进入周官村寨中,走访群众,访谈当地人对雕刻以及地戏的认知、参与情况、传承与发展的看法。在雕刻师胡科辉家中,就着其雕刻进行,让其为调查团队讲解了雕刻的工具类型、使用方法等细节。行走在屯堡老寨中,调查团队对其传统建筑风格、村落布局等予以踏勘与了解。是日晚上,继续与秦发忠先生审读访谈交流,并与赶过来的刘官乡党委书记李光明博士互动交流,特别是刘官乡如何充分挖掘利用“中国傩文化艺术之乡”这一文化品牌,让雕刻技艺如何融入到乡村振兴诸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

(天龙屯堡)

10月1日,调查团队抵达天龙屯。这是一个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大明遗风屯堡古镇,它被誉为冷兵器时代的最后堡垒。走进古镇,小溪潺潺流动,穿过半个天龙屯堡古镇,沿溪而上是古镇的主街道。放眼望去,巷道阡陌,碉楼深邃,石屋建筑坚固。调查团队沿着巷子来到了演武堂,观赏了地戏《封神演义—大战午朝门》。地戏又称“跳神”,是盛行于屯堡区域的一种民间戏曲。

(地戏演出)

接着,调查团队访谈了地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先松老先生。就天龙屯景区演武堂地戏展演缘由、演出形态、运营模式,以及安顺屯堡地区地戏传承与发展现状等话题,彼此之间进行了较好的交流。

讲到情感最深处,陈先生拿出了自己收藏的明朝末年“脸子”(傩戏面具) 让调查团队观摩。

(在陈先松先生家试戴“脸子”傩戏面具)

10月1日下午,调查团队赶赴全国文保单位本寨、云山屯,以期对地戏、傩雕之文化背景作深层次的了解。本寨依山傍水,后有葱茏的青山拱卫,前面有绿水环绕,一片农田。一进到本寨村落里,古朴的气息瞬间扑面而来,用石砖堆砌的房子,石板铺就的道路,无一不让人有一种穿越的感觉。调查团队在本寨慢慢地逛着,了解着当年屯军大本营的历史。

 

在本寨与云山屯之间,修建了安顺屯堡文化博物馆,博物馆以人物、油画、实物、图片、文字等方式浓缩了600余年的屯堡文化,展示了屯堡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生动历程。

 

云山屯依山而建,团队一行人沿着石梯而上,在山里看到了屯内遗留的古民居、街巷、寺庙、戏楼等,感受了云山屯的军屯文化。夜幕降临,调查团队回到了天龙屯古镇。是日行程,见识了屯堡村民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本寨的房子,云山屯的门子,天龙的“模子”。所谓“模子”,指天龙发展旅游的模式。 撰稿: 罗福敏、金红、 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