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与传承使命,在7月7日-7月15日,浙江农林大学“大步向黔,访水龙文化,求发展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踏上非遗探索之路,聚焦傩戏文化。深入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的非遗傩戏发源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下乡”活动,旨在挖掘、保护并弘扬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初始傩戏 感悟傩韵
实践团首先来到团县委,向当地政府讲述实践团此行的目的和需求,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欢迎和大力支持,随后,实践团成员在县城里走访有关傩戏的陈列馆。在陈列馆里,实践团成员了解并感受了傩戏这一古老戏曲文化的魅力,亲眼见证了傩戏面具的精湛工艺与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深入调研 助力传承
在随后的几天里,实践团走访了当地的文化部门,拜访多位傩戏传承人,就傩戏的传承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调研。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安远柏先生对实践团语重心长说道:“尽管傩戏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观众群体逐渐缩小,传承人才也面临断层的危机,我也十分欢迎年轻人来拜师学艺,把这份文化传承下去。”为此,实践团提出了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开发文创产品、融入乡村旅游等创新思路,希望能为傩戏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携手共创 文化兴村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非遗文化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文化兴村的实践行动。实践团成员与当地政府和村民共同商讨,如何通过傩戏这一文化名片,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繁荣。在讨论中,实践团成员集思广益,提出利用傩面具的人物特点做成相关的挂件进行售卖,举办傩戏文化节、开设傩戏体验课程、开发傩戏主题民宿等,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傩戏,同时也为乡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青春献艺 傩戏耀乡田
“探傩韵,兴文化”,浙江农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以青春之名,为非遗傩戏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创新,傩戏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定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来源:现代农学院公众号 图片:袁倩 文字:张柳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