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最新资讯 > 快讯 >

湖北大学学子走进鹤峰傩戏 为传递中国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布日期:2023-12-19 17:05 来源:鹤峰县委统战部 浏览量: 【字体:   繁體中文

鹤峰傩戏表演中

前言: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寻声工作室一行人马,踏上了前往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的旅程,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深入了解并宣传当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

鹤峰傩戏,是一种深藏于大山深处的独特艺术形式,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寻声工作室的成员们来到这里,是为了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热情,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鹤峰县下坪乡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传承基地、傩戏传习所,寻声工作室的成员们观看了精彩的傩戏表演。他们被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深深吸引,纷纷表示这是他们从未见过的艺术形式。

正文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保护、传承、发展、利用,一直是一代青年人学习历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课题。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振兴,近年来,非遗越来越多地在社会生活领域发挥作用。做好非遗宣传展示工作,搭建非遗项目融入生活,服务社会的桥梁,需要更多青年人的关注,发掘,传播,为传递中国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
 

山岳绵延、沟壑纵横,岭谷之间不仅孕育了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观,也是傩文化的重要发祥地。6月中旬,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寻声工作室赴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聚焦当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观看傩戏演出、体验傩面具制作、直播讲解鹤峰非遗馆等,通过多种方式,宣传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祭神还愿,探寻傩戏之韵

傩戏是一种祭神还愿的娱神舞蹈,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鹤峰傩戏在武陵山区、鄂西南地区广受大众欢迎。6月13日,寻声工作室团队走进鹤峰县下坪乡傩戏传承基地,观看傩戏表演,感受傩戏之韵。

“红云起紫云落开,领兵土地下傩来。”台上演员诙谐的台词、夸张的动作将土地公土地婆还傩愿的故事生动演绎。“‘傩’字的构造是单人旁加难,也就是人遇到难事的时候,求愿于傩愿菩萨而后还愿,也算是一种精神寄托。”州民间艺术大师江正元阐释了他对傩戏的理解。

据悉,2008年,鹤峰傩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2月,鹤峰傩戏剧团被下坪县文旅局授牌“傩戏传习所”,同年9月授牌“傩戏传承基地”。

体验制作,了解傩面文化

粗狂朴拙,典雅华丽,造型各异的傩面具是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傩祭、傩仪中必不可少的道具。傩面制作传承人汪儒斌讲到:“傩面制作分为选材、画稿、凿粗坯、镂空等十个环节,今天我们体验的是彩绘这一环节。”汪儒斌为寻声团队准备了杨戬、魁星、开山等不同傩面形象进行体验制作,“红色是吉祥、热情的象征;蓝色是果敢稳重的象征。”

傩面具经千百年胡历史沉淀,也并非一成不变。据汪儒斌介绍,门神、石狮子、三星堆面具、年画娃娃等造型都属傩面的衍生造型。按照地域划分,傩面又分为北方傩、中原傩、南方傩;按演出对象及场所又分为宫廷傩、民间傩、寺院傩和军傩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将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将其“活化”,重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融入当代生活。汪儒斌也曾尝试将傩面具融入文创,但都以失败告终。“一方面是傩文化的大众认知度较低,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探索一条符合大众审美的道路。”他也不禁思考,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找到突破口,傩文化才能更好传播。”

采访调查,加强文旅融合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鹤峰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朱美平道。鹤峰当地以屏山大峡谷、木耳山等众多旅游资源为经济助推剂,文化资源开发相对滞后。如何将旅游资源与文化内涵相融合,是鹤峰县文旅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朱美平分析到:“鹤峰旅游资源开发起步较晚,加上交通身处山区、交通不便不利于招商引资。不久后宜来高速的贯通将较大程度缓解交通不便。”寻声工作室成员从年轻化视角出发,建议将傩戏从单纯“唱演”的表演模式延伸到国潮、文创等美学元素,让傩文化有看点、有卖点、有记忆点。

随即,在朱美平的带领下,寻声工作室参观鹤峰县非遗馆。该馆始建于今年二月,现还未对外开放,将其与处于华龙半岛西侧的街区一同构成民族风情街区,弘扬民俗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

直播上课,实现精彩输出

经过前期的走访调研,寻声工作室也通过“云看展”直播讲解非遗馆、“非遗进校园”等方式将“输入”转化为“输出”,为当地文化振兴贡献力量。

上午,寻声工作室通过视频号进行直播讲解鹤峰非遗,获赞2.5万。曲艺戏剧、传统工艺、特色美食,五百平方米的展馆共陈列了24个非遗项目。从精美的实物展品延伸到其文化内涵,学生讲解员结合生动有趣的民间传说,详细介绍了鹤峰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土司文化”。土家四大茶,桃花豆酱,印印儿粑粑等地方特产引得评论区观众直呼“想买”,更有热心的鹤峰人民在直播间喊话:“我大鹤峰值得一去!” 

寻声工作室成员更是结合新闻传播专业特色,准备了精彩纷呈的内容展示,将非遗课堂带进鹤峰县实验小学。据调查问卷显示,学生们对傩戏了解较少。所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傩戏,并引起学生关注是这次课程的重要任务“大家知道‘傩’字是什么意思吗?”寻声工作室成员对“傩”进行说文解字,并介绍到傩戏的起源、发展以及鹤峰县傩戏的现状。同学们热情高涨、互动积极,课堂一片欢声笑语。五年级三班班主任向玲老师说:“相信哥哥姐姐们带来的快乐课堂,会让孩子们收获颇丰。”

一声集结,两次出发,前后共十二天的实践活动,湖北大学寻声工作室走访调研、实地考察、发放问卷,对鹤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探索,让隐于乡野,藏于街巷的非遗项目走到大家眼前来,不仅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融合,也为当地非遗宣传和保护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来源:鹤峰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