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傩戏人物 >

杨云霞 沿河傩面具雕刻工艺省级传承人

发布日期:2024-11-20 16:16 浏览量: 【字体:   繁體中文

杨云霞,沿河傩面具雕刻工艺省级代表传承人、土家傩堂戏面具雕刻师。贵州省铜仁市沿河自治县甘溪乡沙坝村白果组人,师从第六代傩戏面具雕刻技艺传承人杨承香。工艺美术师职称,铜仁学院外聘副教授,2005年成为杨氏家族傩面具雕刻技艺第七代传承人。

成长经历:

杨云霞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甘溪镇沙坝村人,出生在土家傩堂戏和傩面具雕刻世家的她,从小深受民族民间艺术熏陶。

临危受命

1999年,杨云霞从沿河县卫校毕业,在村卫生院做护士,同时兼顾家中的药房生意,工作稳定、生意也红红火火,“想成为一个医生”是杨云霞20岁时的梦想。没曾想,家中的一次变故让杨云霞“临危受命”担起了传承家族技艺的担子,也是这次“慌张的选择”让她告别从医之路,正式成为一名傩戏面具女雕刻师。

她2005年开始向父亲学习傩面雕刻艺术,经过父亲三年的精心传授,杨云霞成为村里傩面具雕刻技艺的第七代传人,传承了土家傩文化,推动了沿河土家傩文化在国内外传播,吸引不少专家学者到村里采访研究。

家庭合睦:

和丈夫杜尚明相识、相知、相爱,杨云霞用“观念相同”来总结这段美好姻缘。

杜尚明是一名美术教师,在沿河县城一所小学任教。在杨云霞的工作室里,丈夫杜尚明剪的各类剪纸、画的各类作品都陈列其中,一眼看去,丈夫的作品放置在形态各异的傩面具中,显得“小众清新”又和谐。

工艺精湛:

“傩面具的手工制作工序繁多,共涉及取材、制坯、雕刻、打磨、着色、上漆成品6个流程、20多道工序。特别是原材料,由于白杨树很少,仅寻找白杨树这一项就常常耗费夫妻俩不少精力。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能领略到土家族傩面具独特的魅力。”杨云霞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傩面具的无限热爱与执着。

文化创新: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杨云霞不断创新探索,尝试将傩文化与创意小饰品相结合,创作了冰箱贴、钥匙扣、耳环、项链等产品,远销到北京、深圳、南京、苏州、香港等地。

致富带头人:

其挂牌成立的傩面具雕刻展示馆,为当地妇女提供就业培训100人次,实现100余人就近就业,有力带动了群众增收。

杨云霞已雕刻了上千副傩面具,并远销贵阳、深圳、南京、苏州等地,原本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在杨云霞的坚守中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个人荣誉:

杨云霞已成为行业内专家,是贵州省工艺美术师,铜仁学院外聘副教授。夫妻俩多年来的相互扶持依靠,让当初那个小小的门店变成傩面具雕刻展示馆;

2017年被贵州省民宗委、贵州省文联授予“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

2018年3月被省妇联授予“贵州省”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示范企业”;

2020年被贵州省文旅厅评为沿河維面具雕刻工艺省级代表传承人。

杨云霞所创作的面具作品连续八年获得10多种国家级、省市级荣誉奖项……

经过多年的努力,杨云霞创作的作品在省、市、县的比赛中多次获奖,受到了全国各地博物馆、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来源:贵州日报、铜仁日报、微沿河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