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学术交流 > 诗词 >

《时傩》吴莱吴莱〔元代〕 译文、鉴赏

发布日期:2024-09-14 15:39 浏览量: 【字体:   繁體中文

时傩

吴莱吴莱〔元代〕

古人重傩疫,时俗事襘禳。岁阳欲改律,舆鬼寖耀铓。

厉神乃恣肆,魃蜮并猖狂。侲僮幸成列,巫觋陈禁方。

虎头眩金目,玄制炳赤裳。桃弧驱灾沴,豆砾毙瘅刚。

八灵悉震慑,六合高褰张。清宁信不害,动静维吾常。

世途颇险盭,人魅更跳梁。狐鼠戴介帻,夔魖窃香囊。

煎熬到膏髓,击剥成疕疡。乘风作国蠹,抵隙为民殃。

自从九鼎没,谁使百怪藏。瘃寒服褅帛,饥窭食閒粮。

芦花敝汝体,橡栗馋吾肠。地肤竟卷去,天孽俱彫伤。

神荼欲呀啖,蟠木蔓不长。蒙倛强颜貌,枯竹无耿光。

圣言谓近戏,五祀徒惊惶。惜哉六典废,述此时傩章。

译文:

古人非常重视通过傩祭来驱除瘟疫,时下的风俗也盛行着各种祈求消灾的仪式。当岁末年初,时序更迭之际,舆鬼星(古代认为主瘟疫的星宿)逐渐显露出其锋芒。此时,厉鬼邪神肆意横行,旱魃与蜮怪也一同猖獗起来。幸运的是,童男童女们(侲僮)已经列队就绪,巫师们(巫觋)也陈列出各种禁咒之法。他们头戴绘有虎头的面具,金光闪闪,身着黑色上衣与红色下裳,手持桃木弓(桃弧)以驱除灾祸,撒下豆子与碎石以消灭病邪。

八方神灵皆被震慑,天地之间正气浩然。我们深信只要保持清宁之心,便能不受侵害,动静之间皆能顺应自然之道。然而,世路艰险,人心叵测,更有妖魅之徒跳梁小丑般作乱。狐狸老鼠竟也戴上官帽,恶鬼夔魖偷偷窃取香囊。他们压榨百姓直至骨髓,剥削之下民不聊生,遍体鳞伤。这些奸邪之徒如同国家的蛀虫,乘风而起,无孔不入,给民众带来深重灾难。

自从象征王权的九鼎失落,谁来镇压这些百怪?人们在寒冷中只能穿着单薄的衣裳,饥饿时只能以粗粝之食充饥。芦花蔽体,橡栗果腹,大地上的草木也被摧残殆尽,天灾人祸让万物凋零。神荼郁垒这些传说中的门神也显得力不从心,蟠木不再蔓延生长,蒙倛(古代驱鬼的方相氏)虽强作威严,但枯竹般的身躯已无半点生气。

圣人说这些傩祭不过是近似的游戏,但五祀(古代祭祀的五种神祇)却因此徒增惊惶。可惜啊,古代的六典(指周代的六种重要典章制度)已经废弃,我只能在此记述这关于时傩的篇章。

鉴赏:

吴莱的这首《时傩》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笔触,描绘了古代傩祭的场景及其背后的社会现实。诗的前半部分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傩祭的庄严与神秘,以及人们对驱邪避灾的渴望。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神话传说和民间信仰的元素,如厉神、魃蜮、巫觋、虎头面具等,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将笔触深入到社会的阴暗面,揭示了世途的艰险和人心的险恶。诗人以讽刺和批判的口吻,揭露了那些如同狐鼠、夔魖般的奸邪之徒,他们利用权势压榨百姓,给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古代典章制度废弃的惋惜之情,认为这是导致社会乱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前后对比鲜明,既展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又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诗人在语言运用上也颇为讲究,既有生动的描绘,又有深刻的寓意,使得整首诗既具有艺术美感,又富有思想深度。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作者简介:

吴莱 (1297—1340)婺州浦江人,初名来,字立夫,号深袅山道人。吴直方子。从学于方凤,博极群书。仁宗延祐七年以《春秋》举进士,不第。退居深袅山中,穷诸书奥旨,著《尚书标说》、《春秋世变图》、《春秋传授谱》、《古职方录》、《孟子弟子列传》、《楚汉正声》、《乐府类编》等书。后以御史荐,授长芗书院山长,未上卒。私谥渊颖先生。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