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学术交流 > 诗词 >

《除夜》中唐 · 卢仝 译文、鉴赏

发布日期:2024-11-15 15:26 浏览量: 【字体:   繁體中文

除夜  

中唐 · 卢仝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译文‌:

在这个除夕之夜,我满心珍惜这难得的时光,可它却在我徘徊犹豫中匆匆流逝。蜡烛燃烧殆尽,意味着这一年的结束,而鸡鸣之声宣告着新的一年、更老的岁月又将开始。

驱邪的傩戏声刚刚散去,带走了旧岁的疾病与不幸,而酒色已呈现出春天的气息,预示着新春的到来。到了明天举杯欢庆的时候,谁会成为那个坚守到最后,迟迟不肯放下酒杯的人呢?

来源:百度图片

‌鉴赏‌:

卢仝的这首《除夜》以除夕之夜为背景,细腻地描绘了诗人对这一特殊时刻的复杂情感。首句“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除夕之夜的珍视与留恋,但同时又感到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

接下来,“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两句,通过蜡烛燃尽和鸡鸣报晓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蜡烛的燃尽象征着旧年的结束,而鸡鸣则预示着新年的到来,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两句,则通过驱邪的傩戏和迎春的酒色,展现了除夕之夜的热闹与喜庆。傩戏作为古代驱邪祈福的仪式,象征着对旧岁疾病的告别;而酒色则预示着新春的到来,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最后一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则以问句的形式收束全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新年欢聚的期待,又透露出一种对未知未来的好奇与忧虑。这句诗既是对除夕之夜的总结,也是对新年的展望,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除夕之夜的深情厚意和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时光流逝、岁月更迭的深刻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对时间的深刻思考。

作者简介:

卢仝tóng〈形〉(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