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学术交流 > 诗词 >

《岁暮杂诗六首》 其二 清 · 吴之振 译文、全文鉴赏

发布日期:2024-11-15 16:44 浏览量: 【字体:   繁體中文

岁暮杂诗六首

其二 清 · 吴之振

驱疫缘常例,傩傩意未阑。

莫嫌涂面目,还著旧衣冠。

鬼亦看为戏,人犹号作官。

怜渠升斗志,今日减盘飧。

‌译文‌:

按照往年的惯例要举行驱疫仪式,傩戏的表演热情还未消散。不要嫌弃演员们脸上涂抹的色彩,他们还穿着往日的衣帽装扮。

在鬼神看来这也只是一场戏,而人们却还称呼他们为官员(指扮演官员角色的演员)。我同情他们为了表演而振奋起的斗志,因此今天减少了盘中的饭菜以示关怀。

来源:美篇

‌鉴赏‌: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年末举行驱疫仪式时傩戏(古代一种驱邪祈福的仪式性舞蹈)的场景,并借此抒发了诗人对参与者的同情与关怀。

首句“驱疫缘常例,傩傩意未阑”直接点明了驱疫仪式的举行是遵循往年的惯例,而傩戏的表演仍然热情高涨,未显疲态。这里“傩傩”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傩戏表演时的热闹场景。

次句“莫嫌涂面目,还著旧衣冠”则是对傩戏演员们的描写。他们为了表演需要涂抹面目,穿着特定的服饰,但诗人却劝人们不要嫌弃他们的装扮,因为这只是表演的一部分。这里“莫嫌”一词体现了诗人对演员们的理解和尊重。

第三句“鬼亦看为戏,人犹号作官”则是对傩戏性质的深刻揭示。在鬼神看来,这只不过是一场戏,但在人间,人们却还称呼他们为官员。这里“鬼亦看为戏”与“人犹号作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傩戏作为一种仪式性舞蹈的特殊性。

末句“怜渠升斗志,今日减盘飧”则表达了诗人对演员们的同情与关怀。他同情他们为了表演而振奋起的斗志,因此决定今天减少盘中的饭菜以示关怀。这里“怜渠”一词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同情之心,“减盘飧”则是一种具体的关怀行动。

整首诗通过描绘傩戏的场景和演员们的表现,借古讽今,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感慨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诗风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无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诗人通过对傩戏这一传统习俗的描写,也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作者简介:

吴之振(1640年-1717年),字孟举,号橙斋,别号竹洲居士,晚年又号黄叶老人、黄叶村农,崇德(今属桐乡市)洲泉镇人。 

吴之振生平锐意于诗,兼工书画。诗神骨清逸,新不伤巧,奇不涉颇,学宋人,又不拘于一家。晚年谢绝交游,诗益精细。著《黄叶村庄诗集》八卷,刊于康熙三十五年,吕晚村为作序文。后集、续集各一卷,为其子侄所编。《清史列传》云:“康熙初年,山林诗,之振最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