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傩文化是湖南省武冈市的区域特色传统文化,在当代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目前,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农村视角下傩文化的传承与产业开发研究,尝试解决傩文化存在的问题——人们的偏见、传承不当、缺乏旅游开发项目等,并通过扬弃的方法为武冈傩文化的发展献计献策——将傩文化与旅游业结合,将傩文化与文化产品设计结合,打造区域特色文化理念,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武冈傩文化;旅游业;文化产品设计;区域特色文化理念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7-0073-02
基金项目:2019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农村视角下傩文化的传承与产业开发研究——以邵阳武冈为例”(S201910547020)项目成果。
一、引言
傩戏在老一代武冈人嘴里,被称作鬼戏,是最古老的跳鬼祭神、驱除鬼邪、赞美农民美好品德、祈求生活平安美好的娱神舞蹈。
清代时期,被称为“湘中五子”的武冈人邓绎对傩戏的表演有着栩栩如生地描绘:“里门咚咚喧大鼓,诸巫齐作胡旋舞,大巫喃喃如唱歌,小巫屡舞还婆娑。巫歌巫舞令神喜,神君欲来满堂起。主人敬神百不扰,如天之福姿汝求。黄羊为牲白犬血,神前遍罗列。东方响明灯烛辉,纸钱悉悉随风飞。诸神醉饱出门去,明日迎神向他飞。”在邓绎的描绘中,可以推算出傩戏早在清代的时候就已经在武冈流行起来。
不过,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傩戏在一些人的眼中慢慢地成了“封建糟粕”,且又因其并不能成为谋生工具,愿意学习的人变得少之又少,面临着即将失传的风险。
但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传统文化的热潮出现,傩文化又再次出现在了武冈大众的视野中。就近几年来看,傩文化的发展环境改善:目前武冈旅游市场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 如今国内省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武冈有了比从前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随着“邵怀高速”和“竹城公路”的完工通车以及武冈机场的建设,武冈交通也变得越来越便捷,交通是连接旅游六要素的重要纽带, 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冈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日渐完善的交通等为其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同时也给傩文化带来了机遇——发展为武冈的旅游特色项目。
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家对于傳统文化的“流失”问题高度重视使武冈政府注意到了傩文化当前面临的问题,已经着手将傩文化进行申遗保护,同时联系了武冈各地的傩戏传唱人,询问他们的情况并收集、整理资料加以研究、保护。傩文化重新受到了重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武冈傩文化资源现状
武冈傩文化存在时间较早,类型多样,但存在着保护措施不完善、开发不当、利用不足等诸多问题。
武冈傩戏起源于唐朝,在清代时期流行起来。武冈傩文化流传至今有上千年的历史,傩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成为武冈区域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地居民跳傩舞、唱傩戏、制作傩面具,以达到驱除瘟疫鬼邪、祈求来年平安顺遂的目的,傩文化也渐渐地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
武冈傩戏也是一个具有特色的表演活动,武冈傩戏表演分外戏和正戏两种,其剧目在剧情安排和人物关系大多较简单,傩戏的表演大都是戴着面具演唱,但在清末以后受当地地方其他戏曲的影响,傩戏部分剧中人物的面具逐渐改为涂面,节目也逐渐发展为戏曲形式,节目的表演多采用锣鼓伴奏,在音乐的选择中增加了弦乐和高腔曲调。然而这些节目主要是以娱人为主,减少了娱神的一些法事,因此也慢慢地被称作武冈傩戏中的外戏,也叫阳戏。阳戏和正戏的表演方式截然相反,它形式活泼、轻松,语言诙谐、朴实。题材基本上以人们身边发生得琐碎小事为主,反映了劳动群众的勤劳勇敢。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团队采用了实地考察的方式,利用寒暑假时间前往武冈进行实地考察,采访了武冈市傩文化的传承人刘祥平老人以及当地相关的傩戏表演者,在采访过程中也进行了调查问卷,随机抽取了40个样本,综合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采访结果以及相关资料文献,找出了武冈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傩文化受当代文化观念的影响被视为低俗文化
在本次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有74.36%的人认为流行文化对傩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傩文化经过上千年的流传与发展,随着当代科技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唯物主义的盛行,人们渐渐地对傩文化中的祈神拜天地,及相关的巫术思想失去了信任,傩文化渐渐地被视为低俗文化。傩戏的表演者渐渐地少了,人们对傩文化的信任度也渐渐地降低,傩文化也开始沦为了低俗文化的行列。
(二)傩文化认识较少,对其传承方法失当
傩文化作为武冈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传承过程与方法上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48.72%的人认为傩文化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大家的保护意识薄弱,大家都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其次,也有33.33%的人认为傩戏的传承缺乏技艺传承人,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傩文化只固定地出现在祈求丰收,驱避鬼神当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的频率越来越低,这也导致了人们对傩文化的认识越来越少,知道了解傩文化的人更是少数。傩文化流传至今经过了上千年,在长时间的流传过程中对傩文化的传承措施出现不当。如:傩戏的简化,傩面具的遗失受损,傩歌形式的变化,傩文化表演者的年迈,傩戏传承人较少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其传承措施失当的表现。
综上所述,武冈傩文化流传时间较长、类型多种多样,受宣传推广力度不足、缺乏精品旅游区的宣传以及相关调研文献较少,加之武冈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对傩文化保护措施不完善、傩文化资源发掘不当、傩文化景区产业规模较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傩文化仍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目前武冈傩文化资源的发掘、传承与利用仍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同时也暗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四、武冈傩文化的传承与产业开发研究的对策
综合以上对武冈傩文化的实地调查研究,团队对武冈傩文化的传承与产业开发研究做出以下对策。
(一)傩文化与旅游相结合
旅游商品是旅游各要素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武冈市的旅游购物还处在初级阶段。武冈本地特有的卤菜、铜鹅、血浆鸭、米花、米粉、云山茶叶等传统特产以及仿古皮件、油纸伞、傩面具等传统工艺品一直深受游客喜爱。应大力引导促进对各种传统特产和工艺品的深开发、深加工。
同时,提倡加大旅游购物场所和旅游商品街区、专柜的建设力度,为武冈特色文化产业提供充足的销售场所。
(二)傩面具创意产品研发与设计相结合
将傩面具中独有的元素与现代思潮相结合,在发挥其造型元素艺术表现力的同时添加现代符号。如制作傩面具表情包應用于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中。凭借面具中别具一格的设计理念,扩大傩文化的推广范围,提高社会的关注度。
傩面具中的造型可用于平面设计之中。如将傩面具中的人物图案印刷在当地农副产品等包装袋上,以及当地旅游特色产品手信包装袋上。傩面具中的图案是傩面具的特色所在,其中色彩的搭配以及图案的设计都是傩文化传承者与创新者意念的体现,傩面具是傩文化的重要组成,它以质朴的造型艺术和神秘博大的文化底蕴受到各领域学者关注。
(三)区域特色文化定位与“非遗”品牌构建
中国广袤的乡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傩文化作为武冈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应当创造性地运用好这一文化符号,为武冈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如贵州的“中国傩城”,江西的“傩舞之乡”等,都是区域文化特色定位的体现。区域文化是发展的,既需要做到对区域文化的保护,同时也需要创造性的传承区域文化。继承和创新是延续武冈文化的“血脉”,在“非遗”品牌的构件中,要做到对武冈傩文化的准确定位。
五、结语
湖南省武冈市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是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文化结晶,傩文化在新时代下既要传承也要跟随着时代潮流不断进步。做好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与时代潮流相接轨得新兴傩文化,是应该调研与思考的重要课题。而依托旅游产业发展傩文化,以及傩文化的产业开发研究不仅是在新农村视角下对傩文化发展方法的改进,也是现在农村脱贫攻坚的必要途径。傩文化作为武冈区域特色文化组成部分,要在适应时代潮流的过程中用扬弃的眼光看待傩文化。
参考文献:
[1]杨元,那成爱,李天舒.湘西傩面具造型艺术特征及其创意衍生品设计[J].包装工程,2020,41(16).
[2]严玉.巫文化艺术的美学内涵——以雕塑艺术和景观艺术为例[D].重庆大学,2007.
[3]翁利.长江流域傩面具艺术造型及其文化审美根源[J].艺术百家,2007.
[4]熊丽施谨,赵勤.赣傩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品牌策划及推广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5]吴颖群,尹华光.武冈市旅游营销战略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1).
作者简介:
甘桂贤,女,土家族,邵阳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从事民俗文化研究。
王淇,女,邵阳学院。
蒋玉兰,女,邵阳学院副教授,课题指导老师。
内容来源:参考网 图片来源:半桶水文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