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学术交流 > 名词百科 >

黟县碧山傩舞

发布日期:2025-04-23 09:45 浏览量: 【字体:   繁體中文

碧山傩舞源于汉代“方相舞”,在漫长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吸附了民俗文化,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傩俗。黟县碧山傩舞从背景,扮饰,鼓点,乐典,动作设计等等,无不从艺术高境诠释。2020年碧山傩舞表演队还受邀到央视乡村大舞台直播录制。

历史起源:

碧山傩舞,相传起源于隋朝末年,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而今,傩舞作为一项非遗和民俗活动,一直在碧山村不断传承,以千年光阴的厚重底蕴,以翻越历史长河的古朴气息,给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带来了一场来自历史和文化的震撼。

表演特色:

傩舞表演者们身披蓑衣,手持钢叉,动作刚劲有力,干练、悠闲又洒脱,一招一式都仿佛带着远古的气息。他们的步伐稳健而富有节奏,时而跳跃,时而转身,手中的钢叉随着身体的律动挥舞,发出阵阵呼啸。在强节奏的鼓点和伴奏下,他们的表演好似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社会演出:

黟县《出地方》参演第17届浙皖闽赣四省四市民间艺术节为文艺展演拉开序幕,舞者手持钢叉,头戴五神面具,记录了远古和农耕时期民间的历史文化,祈求人民事事平安、风调雨顺,令人耳目一新、为观众送去欢乐与吉祥。

在2020年,碧山傩戏《出地方》作为省级非遗项目,受邀前往北京,并成功走进央视《乡村大舞台》的演出录制现场。这场盛宴不仅展现了碧山傩戏的独特魅力,更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力量。

传承人:

欧阳灶信,( 1954年2月— )男,汉族,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镇碧山村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黟县傩舞代表性传承人。

 

来源:中安在线、黟县碧阳镇、小熊软糖的日常、黄山文旅

上一篇:红土傩愿戏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