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湖北省恩施市,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傩戏开展深入调研。团队通过采访博物馆工作人员、观看傩戏表演,深入了解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面临的挑战。成员们就恩施傩戏的创新与发展路径进行探讨,提出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策略,旨在推动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齐聚湖北省恩施市,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傩戏,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恩施傩戏的历史渊源与内涵、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为这一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创新贡献青年力量。
成员们到达恩施州博物馆 杨洋摄
7月15日,社会实践团队上午出发前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和文化馆。傩戏,又称“诺堂戏”,恩施傩戏作为湖北民间戏剧的重要代表,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调研团队首先采访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通过了解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和他们对傩文化个人独到的见解,团队成员深入理解了恩施傩戏的历史渊源、传承与保护工作等。工作人员们也纷纷表示,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关注并参与到傩戏的传承中来,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团队还实地考察了恩施市多个傩戏表演场地,包括土司城表演广场、恩施大峡谷等。在现场,团队成员观看了多场精彩的傩戏表演,感受到了傩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他们还就傩戏的表演形式、观众群体、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为傩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
成员们在恩施大峡谷看傩戏表演 万华林摄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恩施傩戏面临着观众流失、传承人老龄化等严峻挑战。在调研过程中,成员们就恩施傩戏的创新与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认为,要想让恩施傩戏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必须注重传承与创新并重。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傩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加强对其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傩戏与现代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推动傩戏文化产品的创新和开发,拓宽其传播渠道和市场空间。
成员亲身体验傩文化 万华林摄
一位工作人员在交谈中说到:“恩施是一个民族文化多样的地方,不论是你们随处可见的穿着土家族服饰的女孩儿们,还是广播中一直在播放的音乐,都彰显着这个地区丰富的戏曲文化,傩文化带动了恩施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作为工作人员也更会努力保护传承好它,使其成为恩施这座城闪耀的一颗明珠。”
工作人员亲切交流 万华林摄
此次暑期调研恩施傩戏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成员们深入了解了恩施傩戏的历史与现状,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热情和责任感。未来,这些青年学子将继续关注恩施傩戏的发展动态,积极投身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伟大事业中去。同时,恩施傩戏将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成为恩施乃至全国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文字 | 万华林
图片 | 万华林 杨洋
来源: 狮山园林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