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最新资讯 > 快讯 >

娄底天梅山傩戏向世人展示着梅山文化的璀璨魅力

发布日期:2023-02-01 20:09 浏览量: 【字体:   繁體中文

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对2022年立春日记忆犹新,作为北京冬奥会期间一项重要文化内容,“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也在同一天开展。1928件艺术瑰宝争奇斗艳,流光溢彩。

来自娄底的三位“木雕傩神”穿越时空,携六件傩面、服饰跻身“粉墨传奇”传统戏曲艺术版块,展示沉淀的梅山神韵。

  来自娄底的12件傩物件在“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上展出( 谢暑光供图)

流传于草野的梅山傩戏登上代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大雅之堂,这并不是第一次。从作为“2007北京中日文化交流会”开幕式中方演出节目,到2010年受邀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访问演出,这些高光时刻曾让梅山傩戏获得“中国民间戏剧的奇葩”“真正古老的中国民间傩戏”等赞誉。

梅山傩戏,一个以远古蚩尤为祖源的古老戏种,是记录千百年来湘中历史、文化、艺术、宗教演化过程的活性载体,被称为民间文化的“活化石”。

梅山傩戏主要流传于古梅山地区,以冷水江市铎山镇为核心向周边辐射,是民间举行祈福、求子、驱邪等傩事活动时表演的娱神、自娱戏剧形式,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梅山傩戏表演者吹响牛角号(马驰 摄)

李新吾,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顾问、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梅山文化研究委员会主委,20世纪90年代开始潜心于梅山文化的抢救、保护与研究工作。20多年来,李新吾聚集了一支上百人的志愿者队伍,对梅山文化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田野调查与学术探究,主编有《大梅山研究》《梅山蚩尤文化研究》等丛书,不仅真实记录了许多梅山地域田野作业第一手资料,而且综合历史、考古、文献研究等领域的新成果,用人类学方法对田野资料进行了独到而精辟的辨析,形成了对梅山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属性、族群主体的独特识见。

李新吾说:“梅山傩戏它所要表达的一个主题就是讲清楚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所以它是演给祖先看的,它所表演的内容就是祖先生产生活的故事,所表达的场景就是祖先最熟悉的场景。它的作用就是告慰祖先,我们现在生活得很好。”

冷水江市铎山镇的村民们表演梅山傩戏剧目《搬锯匠》(彭鹏 摄)

“正月子飘呀是新年,情哥哥莫赌钱,千方百计只想赢,十个赌钱九个输……”在牛角号的呜咽声中,冷水江市铎山镇的乡邻们穿上戏服、戴上面具,神圣的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已然降临。

村民们正在演出的是梅山傩戏的剧目《搬锯匠》,夸张的肢体语言,幽默的剧情,讥诮的唱词,时而博得围观者大笑。在香火缭绕的庄严神坛前,这种随意任性的表演除了取悦村民,最终目的是取悦祖先。这个祖先,是神坛上倒立行走的“张五郎”,是村民脸上这些粗犷威严的神人面具,是袍服头饰上一针一线缝成的图腾印记。甚至,这项古老仪式中的每一个转身、每一个手诀、每一次颔首,都隐藏着祖先的暗示。

李新吾说:“傩戏它最大的功能就是抒发我们祖先那种种族繁衍的愿望,要求男女和好,要求夫妻同心,最后发展到家国同心来构建它的基本主题。”

人类社会发展起来之后,随着民智的开化,宗教形式和神鬼的震慑作用不再是傩戏的唯一目的,它以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存在于民间。今天,在湘中地区,每逢重要节日或者举办庆祝活动时,人们都可以看到傩戏表演。流传了几千年的梅山傩戏已成为娄底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张重要名片,向世人展示着梅山文化的璀璨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