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傩戏中国戏剧活化石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仡佬族傩戏是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傩戏是一种戴着面具,与神灵进行交流的戏种,每一个面具就是一个神戏的角色、一种媒体存在,也传达出一个角色所包含的意义。
仡佬族傩戏以巫为内核,与贵州地域文化和仡佬族文化合流,形成佛巫或道巫、清巫、儒巫合一的特殊坛门形式。
傩戏文化隶属于巫文化范畴,是非常古老的一种文化形式。其起源,当在殷商以远。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吸纳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形式,而成为集宗教、文学、艺术、伦理、教育、民俗等多学科于一体的文化矿藏。
戴面具表演是傩戏的特色。与其他地方的傩面具不同,道真仡佬族傩戏面具大都口、眼可动,能将角色展现得活灵活现。
道真仡佬傩戏以祈福迎祥为目的,由民间称为“道士先生”的艺人组班表演,有歌有舞,或说或唱,庄谐交作,文武并重。整个演出过程呈现出娱神和娱人结合、祭祀与艺术交融的特征。
贵州仡佬族傩面具是傩文化中傩祭、傩仪中使用的道具,是较为原始的面具造型,是原始的图腾再现,是祛灾纳祥地吉祥象征,是自远古时代以来人们的重要精神力量。傩面具经历了从原始神灵崇拜到娱神、娱人的类型变化,具有宗教艺术的品位和民间艺术的特征。
傩面具根植于民间,凝聚了世代民众的审美情趣,更反应出人的一种本质力量,许多傩面具堪称艺术精品,面具特征或写实、或抽象,粗犷狰狞。它不仅驱鬼避邪,而且祈福佑吉、除病灭灾、镇宅、求子、兴旺,带来无限生机等等,多姿多彩的傩面具艺术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博物的标志,文化的象征。
来源:“IFA”公众号 、 高喆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