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最新资讯 > 快讯 >

为古老民俗活动注入新鲜力量!娄底传统民间艺术傩面狮子舞积极申报“国遗” 

发布日期:2023-11-23 14:40 来源:人民网 浏览量: 【字体:   繁體中文

中国傩戏网点评:近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枫坪傩面狮子舞在举行成果展演活动。省文化厅非遗处负责人与众多专家学者一起观摩献计,为申报“国遗”助力。古老的傩狮舞有了更多的“新鲜力量”和“新鲜元素”,争取成功申报“国遗”。

傩狮舞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起源于明朝,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是当地民间信仰、民俗文化和舞蹈艺术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近年来,枫坪傩面狮子舞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现代舞蹈元素,创新表演形式,使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此次成果展演活动中,枫坪傩面狮子舞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舞蹈动作矫健、神态生动,狮子形象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同时,舞者们还通过与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的融合,如花鼓戏、地戏等,使傩狮舞更加丰富多彩。

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枫坪傩面狮子舞举行成果展演,省文化厅非遗处负责人与众多专家学者一起观摩献计,为申报“国遗”助力。

欢快威风的锣鼓敲起来,历史悠久的傩面狮子舞起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枫坪傩面狮子舞举行成果展演,省文化厅非遗处负责人与众多专家学者一起观摩献计,为申报“国遗”助力。

傩狮舞是湘中地区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每逢佳节或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助兴,在涟源市枫坪镇尤为甚行。枫坪傩狮舞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流传于枫坪镇民间的民俗活动,以传统傩狮为基础,将劳动生活情节、地方民俗、神话典故以及传统梅山武术,编排为108个既前后衔接、又独立成章的狮舞剧目。通过多方努力,又发掘整理了失传已久的老故事20个。古老的傩面狮子舞,已发展成为枫坪镇民间集祭祀、娱乐、观赏和教育等多方面于一体的重大民俗活动。

枫坪傩狮舞常以30至40人组成,8个人负责主要的表演,其中4人轮换舞狮头、狮尾,4人戴傩面饰演判官、土地、猪精、古典人物,其他的人则在旁敲锣打鼓、举花灯报节目、递道具。一场完整的傩狮舞表演需要两个多小时,在威风锣鼓和古典乐器的伴奏下,民间艺人头戴面具、头饰,配以狮舞,把传统剧目《赞春》《惊春》《闹春》最具乡土气息的“张屠杀猪”、“蔡坤山耕田”等环节演绎得惟妙惟肖,把《三国演义》中“关云长磨刀”和《封神演义》中“文王跑马”等情节演得活灵活现。

为保护、传承枫坪傩面狮子舞这一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从2010年开始,娄底市、涟源市文体广新局多次派专家进行考察,进行挖掘整理,于2011年成功申报“省遗”。为了让傩狮舞进一步传承发扬,涟源市每年都会组织专家召开研讨会,组织傩狮舞成员外出交流学习,市、乡、村三级投入足够经费保障日常活动的开展与节目的传承出新,老一辈傩狮舞班子每年都会组织几次培训,加大对中青年一代的“传、帮、带”,如今,古老的傩狮舞有了更多的“新鲜力量”和“新鲜元素”,争取成功申报“国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