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傩戏网整理:在涟源市和枫坪镇、枫坪村以及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年逾花甲的谢亮平临危受命,带领长子谢新志,严格按照枫坪傩狮舞的传统表演形式,组织村里有舞狮经验的老人,召集在附近务工的青壮年开始编排演练。通过几年的打磨,终于挽救了这一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2011年,枫坪傩面狮子舞表演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枫坪傩面狮子舞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众多细小而有趣的生活故事,对古老山民永不言弃的生存理念进行了生动而形象的演绎,同时,以传统的傩戏元素为红线,像串珠一样将108个故事节目关联在一起。108个故事,就是108条经典,就是108把金钥匙,指引着一代又一代枫坪人开启智慧之门,追寻更加美好的生活。
谢亮平5岁开始跟随父辈耍狮子,从把花灯、搬道具、打拳、演小丑逐步成长为最擅长耍狮头的舞狮领导核心,并被确定为谢氏第18代舞狮传人,其长子谢新志从小参加傩面狮舞的表演,耳濡目染,得到真传,被确定为谢氏第19代舞狮传人。
今年22岁的孙子谢宇栋也在爷爷和父亲的熏陶下成为枫坪傩面狮子舞的后起之秀。
谢氏三代人
为了让谢志新全面掌握傩面狮子舞技艺内涵,谢亮平从面具制作、花灯制作、故事表演与编排、活动组织等方面言传身教。
他们父子还整理和编写了《枫坪狮子舞故事梗概》,让人们能够更多的了解枫坪当地狮子舞的文化内涵。从此,枫坪傩面狮子舞又在民间“复活”,古老文化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村里大部分青壮年都在外谋生,平时组织傩狮舞表演,老队员是中坚力量。在枫坪傩面狮子舞表演历史上,最为壮观时有一百来人参与,如今,因财力、队伍老化等原因,只能够召集一二十人了。
谢新志在父亲谢亮平调教下,逐步成长为最擅长耍狮头的舞狮队核心人物,被确定为谢氏第19代舞狮传人。
22岁的谢宇栋目前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枫坪傩狮舞有表演任务他便回村参加。
傩狮舞表演是凝聚集体力量的纽带,世代传承、造福子孙是谢氏舞狮人的最大愿望。
谢亮平、谢新志、谢宇栋,谢氏三代舞狮传人,承载着传承这一地域文化的重任和希望。
历史起源:
傩面狮子舞脱胎于汉代民间的“角抵戏”;宋人胡石壁称之为“木鬼戏面”。相传,明嘉靖年间,枫坪一带瘟疫盛行。当地谢氏第14世祖申园公依据其梦中所见,砍伐村口古樟,雕刻出狮、猴、猪等三套标准的傩面传世,并以传统傩狮“耍五方”的基本套路为基础,将劳动生活情节、地方民俗、神话典故以及传统梅山武术,编排为108个既前后衔接又独立成章的节目,使原始的舞狮驱邪活动扩展为可全民参与的大型舞剧与祈福活动。
500多年来,古老的傩面狮子舞,已发展成为枫坪民间集祭祀、娱乐、观赏和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内涵深刻、影响广泛的重大民俗活动。
枫坪傩狮舞,就是将劳动生活情节、地方民俗、神话典故以及传统梅山武术融入到生活中。无论刮风下雨,都阻挡不了舞狮人的执着和乡民们的热情。
图文/严伯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