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山楼书怀
南宋 · 林亦之
傩鼓逢逢起,江边岁又除。
哦诗犹古木,高枕尚僧居。
脚垢时忘洗,头蓬月懒梳。
自应尘事少,非我故耽书。
译文:
傩戏锣鼓声声响起,江边又迎来了一年之末。我吟诵着诗歌,就像那古老的树木一样沉稳,高枕而卧,仿佛身处僧侣的居所般宁静。
脚下的污垢时常忘记清洗,头发蓬松得像月光下懒得梳理的草丛。这大概是因为我尘世杂务稀少,并非是我故意沉迷于书籍之中。
来源:百度图片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林亦之在岁末时节,于山楼之上抒怀之作。全诗以自然平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闲适自在的隐居生活画面,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
首联“傩鼓逢逢起,江边岁又除”,以傩戏的锣鼓声开篇,既点明了时令——岁末,又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又不失古朴的氛围。江边岁月的流逝,暗示着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感伤,反而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颔联“哦诗犹古木,高枕尚僧居”,诗人将自己吟诵诗歌的状态比作古木,既表现了诗歌的古老韵味和深沉内涵,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沉稳与坚定。而“高枕尚僧居”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生活的宁静与超脱,仿佛与世无争,如同僧侣一般。
颈联“脚垢时忘洗,头蓬月懒梳”,这两句以极其生活化的细节,展现了诗人不拘小节、随性而为的性格特点。脚垢未洗、头发蓬松,这些细节不仅没有让诗人显得邋遢,反而增添了一种率真与洒脱的气息。同时,“月懒梳”三字,还巧妙地融入了月光这一自然元素,使得整幅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
尾联“自应尘事少,非我故耽书”,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解释了自己之所以能够如此闲适自在的原因——并非是因为自己故意沉迷于书籍之中,而是因为尘世杂务稀少。这句话既是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总结,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感悟:只有抛却世俗的纷扰与羁绊,才能真正享受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诗以自然平淡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林亦之在岁末时节的山楼书怀之情。全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与执着,又体现了其内心的淡泊与超脱。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那种不为尘世所累、追求内心自由的情怀与境界。
作者简介:
林亦之,宋福州福清人,字学可,号月渔,一号网山。林光朝高弟,继光朝讲学于莆之红泉。赵汝愚帅闽,荐于朝,命未下而卒。有《论语考工记》、《毛诗庄子解》、《网山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