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傩戏网整理高应智所著“论“端公”神秘之“能”与信奉者之“诚””论文,供喜欢傩文化的参考!
摘 要:“端公”神秘之“能”就是“端公”为人驱邪纳吉的一整套祭祀活动,那些让人费解的神秘仪式,至今还影响着部分人,这部分人不管是唯灵是信,还是半信半疑,他(她)们对“端公”的信仰和崇拜还是那么的“心诚”。
关键词:“端公”神秘之“能”信奉者之“诚
在专家学者未定名傩堂戏之前,贵州德江农村老百姓一直叫“端公舡神”,按现在说法“端公”就是执法师,掌坛师,傩艺师,舡神就是为人消灾举行法事活动。当这块土地上百姓们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年复一年地过着生活外,怕鬼而求助“端公”扫屋,怕病而求助“端公”驱邪,同时为小孩“过关”,怕干旱而求助“端公”祭天求雨等。还有一部分百姓因心里产生疑问而恐惧时,更要请“端公”来家里问神灵筹办祭祀活动。凡一切的疑问只要通过“端公”的法事后,问神者们心里就坦然了,一切恐慌都烟消云散了。
一
远古时期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有限,对于山、川、天、地所产生的种种现象无法解释并存在一些恐惧感,因而形成了一种文化信仰体系——本土宗教。这些古老的东西一直影响着还未从古代祭祀的形式中解脱出来。
诚然,“端公”们生怕改变原祭祀内容,是怕神灵的惩罚,只好保持原样,不敢增减或变换先祖传下的整套祭祀形式。因乌江中下游两岸在受巴、楚文化影响前,这里的文化非常落后,会巫术的人们就能够施展他们的神秘的技艺,以愚弄没有文化的百姓。就因这样,没有文化的百姓遇到不顺心的事,求助于端公就形成了惯例,只要家宅不洁,老少生病,百姓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求助于“端公”。只要“端公”把法事做了,卦子灵了,百姓的疑神疑鬼的心就随之消失了。
“端公”的“能”是什么呢?“端公”的“能”就是“端公”在信奉者家里展示的一切法事的过程和每个仪式的成功,就是“端公”的“能”。这个“能”的内容展示很多,如“端公”能捉鬼、赶鬼、能驱邪镇妖,能让有病之人康复,能让宅屋清洁,能让小孩“过关”后健康成长,更有上天能求子,亦能去阴曹地府送魂。“端公”们的“能”就是能看管得住鬼神,不让鬼神干扰百姓的生活。“端公”是百姓心中最崇拜的人,而怕鬼怕神的百姓又成为“端公”大展巫技的忠实对象。因此,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傩活动非常频繁,在傩活动受到干扰和禁毁的同时,又能够成为中外都有影响的“中国傩戏之乡”,这与“端公”的“能”和百姓的崇拜有很大的关系。
当某家要问神筹办法事活动时,“端公”这个神就是信奉者心中的神。按张维权先生《土家族梯玛研究》一文中说:“梯玛掌握了神权,梯玛在土家族地区是天人合一,神人合一的总代表”。这就说明了“端公”这个称谓是多么的神秘,这个“总代表”称谓中又有很多让人们难以理解的含义。
“端公”之“能”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以上所说的“神权”、“天人合一”、“神人合一”“总代表”只是整个表面现象的概括而已。真正的“端公”之“能”就是把傩活动当作自己的“职业”来维护,从而把一切巫术以及师传技艺都当作自己的职业“本领”。当“端公”们在百姓面前展示自己技艺时,那神秘的一整套仪式就是“端公”职业的有效表现。还有“端公”的两大行医功能也得到百姓的承认。一是有病之人通过问神和进行一整套仪式后,不需服药,病者得以治疗;二是“端公”会中医,用草药医治病者,同样让人信服。第一行医功能显然是古代巫术活动在文化落后的山村里,对百姓的一个骗局,实际上是不能医治病人的。第二行医功能不是骗人的。很多“端公”用草药医治病人是有师传的“单方”,一般不会骗人,两大功能有“虚”有“实”,但这两大功能同样成为“端公”活动中的“技能”,也成为“端公”主活动“舡神”的副职业。
“端公”之“能”就是能驱邪赶鬼,为人消灾纳吉、解除病魔、清洁宅屋、让老人长寿,让小孩健康成长等。还有一些表面现象如:脚踩红铧,赤手端红铧、下油锅、口含红铁和烧香、上刀梯等都属端公”之“能”的内容,这些“能”的内容,至今能让百姓所接受。傩活动不但在乡村频繁,而且在县城请“端公”做法事的也很多。就德江县城来说,至少有10个傩戏班从乡村搬进了城里,他们自己租房子,在城里定居后,主要职业还是“舡神”。
笔者曾采访从稳坪镇搬到城里的傩艺师安飞,问:你搬到城里住,请你做事的人多吗?答:我忙不过来,请我们的人太多了。为了不让请我们的人失望,我们就把人安排好,采取既集中又分散的方法进行。问:你又要租房子,又要让孩子上学,你的经济情况如何?答:问题不大,只要爱做,完全维持得了。在采访中知道,傩艺师安飞不仅仅会傩活动的技艺,还兼学道教。为亡者看地安葬,以及处理民间一些小灾小事技艺。
乾隆版《永顺县志》记载有这么一条信息;“土家族信鬼巫,病则无医……巫师击鼓铃卜竹卦以祀鬼。”在黔东北土家族地区的“端公”活动中,为小孩子“过关”,为病痛者举行法事,都把巫术之“能”全部展现在观者面前。实际有的病痛者早该送医院了,“端公”的巫术之“能”是起不到作用的。但信仰“端公”的人们,总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搞一渔翁法事,相信“端公”能够把病治愈。有的小孩无病也要请“端公”办“过关”酒,有的小孩有病不送住院,在糊涂地崇拜之中,请来“端公”办“过关酒”耽误医治的事例常有出现。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乌江两岸土家族地区交通不便,很多老年人基本没有到过县城。一个寨子里有文化的屈指可数,不识字的占90%以上,那些旧的文化和宗教迷信色彩总是笼罩着他(她)们的生活。新的文化,科学知识传不进去,一旦家庭不顺,宅屋闹鬼,“端公”就是他(她)们心中的神,问神请“端公”就是百姓的唯一选择。
在20世纪80年代挖掘傩文化时发现,黔东北的傩戏班多得惊人,沿河、印江、思南、德江等县都有傩活动,特别是德江的傩戏班就有上百坛之多,活动人员六百多人。可想傩活动在这块土地上的历史是多么的久远。要不是“文革”中遭禁和损失,德江的傩戏班更多,傩资料更丰富。
因此,乌江两岸的各民族受巫文化的影响很深,从而对“端公”的信奉的人就很多。由于古代巴人重信巫信神,加之土家人居住在大山中,与世隔绝,使之巫活动和“端公”活动在这块土地上自然不受任何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端公”文化的特性。就因“端公”的“舡神”活动中“戏”的因素存在,这块土地上的傩活动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德江傩堂戏从此名扬中外了。
二
端公之“能”的内容到底有多少呢?笔者只能从傩活动仪式中来解答这个问题。
一说“端公”“上刀梯”上刀通常是为12岁左右的小孩许下过关愿。未满12岁的小孩由端公背着上刀梯,已满12岁的小孩则由端公背着小孩穿过的衣服上刀梯,这象征小孩已闯过了阎王的十二道关煞,此后易无病易长成人。
这当中有“端公”神秘之“能”的两大神秘问题让信奉者相信,一是安装在木杆上的刀是锋利的,端公还要背上几十斤重的小孩上下;二是上刀仪式完后,小孩再在堂屋内大木桶(土家人煮饭的曾瓦子)中钻过并同时解开“结”(布带挽成的活套)后,小孩一切都闯过关了。当然,卜卦并同时进行,只要“三卦”落地灵应,小孩的过关就算成功了。按“端公”说,“小孩从此无病痛,读书能中榜,工作能当官,富贵双全样样有”。
二说“端公”开红山仪式。“开红山”是“端公”用尖刀在自己头上刺破自己的额头取血献祭、隔绝鬼魅及占卜占凶的重大法事。一般是在主人遭受特大灾难需当即急救时才采用。可想,刀是真刀,钉是真钉,用刀在头上钉谁敢呢?“开红山”有两大神秘之“能”让信奉者相信,一是“端公”在头上取血,能为重病人冲急救难;二是按“端公”说刀不是钉在人的心上,而是钉在茅人替身头上的,让“替身”解决了这一重大仪式。
三说“端公”“刹铧”。“端公”赤手端着烧红的铁铧,在主人家屋内串来串去追鬼驱邪,口含桐油或酒喷于红铧上产生火焰,以此逐鬼驱疫。还有“端公”口含红铧、脚踏红铧等惊险动作,意在表现有超人的“神法”和技艺使鬼魅丧胆而远遁。“端公”之“能有三大神秘之处让信奉者相信。一是高温的铁铧为什么能在“端公”手上端、口内含、脚下踩;二是“端公”端起铁铧加之口喷油、酒时的火光,就能驱赶和逼着鬼魅离开家宅;三是“端公”每驱赶一间屋后,立即在门槛下钉上一纸挑符,以及“灵官符”,船(纸糊的送瘟船)头上钉“五赫符,还有“镇宅符”等;“端公”将各种符“上写上神联”神将到此,永保安康”,再盖上大印“佛法僧宝”,意味宅屋安静了,没有鬼神的干扰了,一切鬼魅都被“端公”治服了,一切瘟疫都被“神火”驱走了。
四说“过关”。“过关”(亦称度关)是为儿女顺利成长步入成年而许的一种愿信,“过关”与上刀梯是同一个仪式的内容,要闯过阎王十二道关煞,过什么关要按被过关者的生庚年月来定。下面这段话就是“端公”在过关仪式中说的:“今据奏为大中国贵州德江县所管地名X处,奉神设案焚香请师,冲傩度关信人X人。敬为孩男(或女孩),上年心灾不逐,疾痛缠身,无方报告,发心叩许X岁上,叩许五岳华殿前,冲傩度关良愿一堂,傩堂戏半堂(或全堂),弟子带领过关孩童X人,来到第一殿阎君秦广大王案下。走东走西,走南走北,失落三魂不能归身,七魄不能附体,有保举人得他三魂还他七魄。保举人答:”还他七魄”。
以何卦取保?保举人答:“胜阳二卦取保”卜胜阳二卦,内取一卦。若得阴卦,真保假保?保举人答:“胜阳“卦取保”卜胜阳二卦,内取一卦。若得阴卦,真保假得?保举人答:“真保”。卜上胜阳二卦,说明已准过。焚纸,鸣角后接唱:“第一门关我度过,魂魄悠悠附他身。开了关,过了门,发放孩童过关行……往后的多道关,都按仪式的要求而神秘地进行着。
“端公”的神秘之“能”让信仰者相信,只要通过十二道闯王关,孩子就顺利成长。按:“端公”的行话是“关煞消散,易长成人”。在“过关”仪式结束时,“端公”唱道:“三十六关从今灭,七十二煞永不逢,自从度关打煞后,寿如盘古万万春”。
五说“端公”抱坛礅。婚后多年不孕或几代单传的人家,为繁衍子孙就许愿安设“子孙坛”。事后凡添人口就要杀猪宰羊择日请“端公”祭祀,谓之庆坛。庆坛时“端公”要赤手抱舞用旺水烧红的石坛礅。石坛礅是高约七寸,直径约八寸的鼓状石礅。通过抱坛礅式,就能解决婚后不孕,保佑子孙发达。这就是“端公”神秘之“能”的高招,有上属情况的信奉者们,求助“端公”施行“神法”是诚心诚意的。
六说“端公”铺傩下网。两“端公”身穿法裙,两手捏裙角而舞。裙意味着网,目的就是把鬼收在网中,不让鬼乱害良民。这就是“端公”的“撒网收邪”的仪式。从唱词中可出“端公”网鬼的神秘之处。
一步诀来二步罡,弟郎撒网到中央。
中央有个土精鬼,中央有个土精神。
土精鬼来土精神,吃人六畜害良民。
不是师家要收你,你在凡间害良民。
男鬼收在男牢里,女鬼收在女牢存。
若有强邪不服收,一网收回在网中存。
纸、钱、香一起焚烧后,三卦落地灵应,鬼就被“端公”收了。
“端公”说:“三卦落地就是卦象,这卦象就代表神对人说话。”意思是阳阳胜卦都有了,鬼已经不在主人家屋里了。
七说“端公”的卜卦。“端公”的做法事的仪式很多,凡每个仪式在结束时都要卜卦,说白了卜卦就是“神”向人说话。主人筹集资金做法事,就是要“神”说话。“神”怎又能说话呢?“端公”的仪式收束就是卜卦,这卜卦就是“神”给主人的交待。三卦落灵应了,就说明“神”向主人说:“你家宅屋没有鬼神了,一切都平安了”。因此,主人不看“端公”跳,也不听“端公”唱,关心的就是卜卦。按土家人的话讲就是悬起的心落下去了。
为了这阴、阳、胜三卦的成功,“端公”有时也很不顺,三卦打了数次都不如意,遇到这种情况时,“端公”非常紧张,还要千声万声地呼喊师父帮忙,甚至还要跪下求助于师父把卦打圆满。在“端公”的诚心下,数次地卜卦总会成功的。想知道主人这时的心理和脸色吗?笔者经常目睹这种场面。可以说,主人的脸色非常紧张,心里非常担忧,生怕“神”没有好话说来。再看那观者们,个个眼睛看着地上的卦子,谁个都希望“端公”卜卦成功。那场面鸦雀无声,连众人出气的声音都没有了,只听“端公”说话和卦子落地的声音。当卦子落地灵应后,全堂屋的人哗然了,好像是在感谢“神”说话了,主人家万事大吉了。
这“卦象”你信吗?老百姓就信。这就是“端公”之“能”的神秘之处,让信奉者们对“端公”不得不请,不得不诚。
八、说“端公”的符讳。符又叫符箓,就“端公”用以镇魔压邪,驱鬼治痛,祈福禳灾的“武器”;是这将神力以“符号”的形式附着在规定的“文字”或图形中,并书写或刻印在纸、绢、木等物的一种法术。符箓的形状十分怪诞、神秘,符头常有“敕令”或“玉皇敕令”等字样,并绘有勾形符号,符尾则绘有图案。通常贴于家室中的门上,或被烧成灰化水吞服,或作为护身符带在身上。
讳,又叫字讳,是一种似符非符,似字非字的神秘符号,在傩堂戏法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字讳一般由“云头”和“鬼脚”两部分组成,“鬼”字下部有的画着无数盘绕小圈,向左右两边分开;有的则用一个或几个圆圈将整个字讳圈住;有的画有一些交叉的线条称为“横八卦”或“鬼挑担”。讳与符的区别在于:符是书写刻印在纸、绢木等物上面的;而讳是在傩堂“划”出来的,凡在傩堂中,“端公”用香、手、司刀、卦子。令牌等比划时,都是在划讳。
符的神秘之处很多。保平安有健身符,得病者喝下退病符水有退病符,有隔摆子符、隔符,有妇女生产不顺的催产符,有去邪退痛的魁罡符,有保家宅平安的镇宅符,有止小儿夜哭的小儿夜哭符,有食鬼舌魔的祛病退灾的蓝蛇符等上百种符。
当信仰者们遇到惶恐不安的时候,就会请“端公”来安心,符讳就能有解决他(她)们心里的压力,让他(她)们开朗起来。
九说“端公”请出众多戏子(面具神)就能为主人镇邪驱鬼。仪式开洞中请出诸神来傩堂,目的就是为主人镇邪驱鬼。此时的掌坛师戴上面具,就是神人的代表了。面具中的“开山莽将”就是专门来傩堂为主人砍鬼的,那些形象逼真的面具真的能把鬼赶跑吗?还有人们崇敬的“关云长”也作为神进入傩堂,驱邪赶鬼,信奉者们还能不相信吗?
十说“端公”能在天上请来八万八千人和马,九万九千马和人,目的就是来傩堂当中为“端公”助威,赶走四方鬼魅,驱除干扰凡间百姓生活的邪精邪鬼,这么多的兵马在哪里呢?按“端公”说:“玉皇大帝答应了,派兵马来傩堂为凡民解救。”“端公”们敬上酒、烧纸点香,兵马就来。“端公”说屋里屋外都是兵马、老百姓相信吗?既然卦子落地灵应了,老百姓实在是相信了。
十一说“端公”神秘之能的“手诀”又叫诀法,是端公在行法事时用十指的比划、造型来表达特定巫术含义的一种方法;具有驱邪、镇鬼、退病、解厄之法力。传说系李老君亲自秘授。傩坛“手诀”有72种之多。这些诀法的用途和法力不尽相同,均以手指的运动和造型来表示。
基本手法有勾、按、屈、伸、拧、扭、旋、翻八种,以此组成各种诀法。常用的手诀有:祖师诀、独角将军诀、灵官诀、三帝君王诀、四元枷拷诀、大尖刀诀、黄斑卧虎诀、铜锤诀、天桥诀、天车地车诀、尖刀利剪诀、五猖诀、二郎真君诀、破关诀、阴阳箭诀、行船过渡诀、白鹤飞仙诀、打鬼诀、龙须马诀、莲台诀等。这些诀都由十指变化形状而定型,各诀的手诀定型开关完全不一样。实际每个手法都有它的功能,就像“对症下药”一样,得什么病就吃什么药。
十二说“端公”神秘之“能”的“咒诰”。咒即咒语,系古老巫术之一,是将神力以“密码”形式附着在规定的语言中的一种古老法术。“端公”在法事中常用它来驱邪逐鬼,祓除不祥,保护自己,实现某种特定的愿望。咒语虽有具体的文字,但由于“端公”多不识字,故一般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端公”念咒语的速度很快,嘟嘟嚷嚷,口中念念有词,旁人根本无法听清。这里面既有故弄玄虚的成份,也是为了不使天机泄漏之故。咒语的句子长短不一,内容荒诞不经,结尾通常要加上“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之语,使它成为令条律例,急速执行,从而增强咒语的效力。汉代以后,咒语被吸收进了道教之中,有了很大发展。现在傩坛中使用的咒语,既有属于巫教的,也有属于道教的,已经很难将二者区别开来了。
诰即诰章,是一种训诫性质的文告,其功能、形式与咒语大体相同,但威力更加强大(他的功能和威力只有“端公”知道;——笔者注)。
常用的有“藏身咒”、“雷山凝咒”、“收邪咒”、“观音咒”、“灵官咒”、“安土地咒”、“开关诰”、“法船诰”、“观师诰”、“化钱诰”、“解秽诰”、“雷霆诰”。
从上面咒诰中各举一例看其咒诰到达之目的是什么,从中就可知道咒诰的内在动能了。如“收邪咒”的含义是:“一收天上降来的风、二收地下降来的雨、三收红衣端公、四收黑衣道士、五收怀胎妇人、六收过路邪师、七收秃头和尚、八收艺术师人、九收用邪用法、十收男女孤魂。前收五十里,后收五十里;但凡一切妖魔冤鬼、害人冤魂,概收在八卦之中,概收在八卦之内。”……毛骨身肉化为尘飞,急急如律令。当长长的咒语念完后,一切妖魔邪鬼都将封在八卦之中,灰飞烟灭。
双如“解秽诰”的功能和法力:“天地自然,秽气分散。斩妖缚邪,杀鬼千万。中山咒,祛鬼延年。旦行五岳,八海知闻,魔王缺手,带犯人室。凶秽消散,道气长存。我诵灵章,元享利真。”急急如律令,功能法力就在于凡民间风俗,凡家宅不洁,邪气缠身,便请“端公”念上“解秽诰”,可使邪气消散,家宅清吉平安。
关于“端公”“神秘”之“能”的内容很多,文中难以一一例举。“端公”的“能”在信仰者心里就是神圣不可怀疑的,崇拜“端公”的人们实实在在是诚心诚意的。
马培汶《重庆传说时代文学初探》一文中说:“中国古代的巫,以通神、降神、娱神为职,上达民意,下传神旨,预卜吉凶,“绝天地通”是沟通现实与彼岸的桥梁,是巫术的执行者,又是通晓歌舞的人。他们把天文、地理、医学、历史、文字、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都包括在自己的巫教的活动中,变成自己从事祭祀、占卜、祈祷、巫医等活动的手段,因而成为远古文化的传承者,成为远古时代的全能智者。”
如今的“端公”就是古代巫术活动的传承者,马培汶在文中对巫的执行者评价甚高,只要生活中存在的他们都会。就因为这样,信仰者们才不可怀疑地崇拜和信仰他们。
“端公”在民间举行的法事活动,基本没有任何新的内容被渗入,他们的法事活动内容和仪式程序都按先祖传之而进行。这无疑是远古巫文化在今天的传承罢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傩活动的总领人“端公”能有众多的信仰者,这与他们法事活动的神秘之“能”有密切的关系。在今天人们看来,哪怕“端公”的一些内容是愚弄百姓的,为什么百姓还是信仰他们呢?因为文化的历史久远,而在文化落后的地区,巫活动还在影响着百姓的生活,他(她)们信仰和接受“端公”之“能”,很难从那迷信中解脱出来。因为科学知识他(她)们了解太少,也许他(她)们根本就听不见你谈的科学知识。你说无鬼,他(她)们总是怀疑有鬼。一到晚上风吹窗子,门响时,就认为是阴风在吹响窗子,认为门响就是鬼进了屋。他(她)们有了怀疑,心病就开始了,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请“端公”问神,然后筹办法事活动而安心。“端公”在信仰者们心里就是“救世主”。
笔者在采风中就针对百姓为什么诚心信仰和相信“端公”这一主题进行问答式采访对象稳坪镇铁坑村张XX(男):问:你信仰和相信“端公”舡神吗?答:相信;问:你请过“端公”舡神吗?答:请过;问:你为哪样事请“端公”舡神呢?答:是崽崽不乖;问:“舡神”后崽崽好了吗?答:“端公”让崽崽‘过关’了。”问:“过关了小孩好了吗?”答:过渡太急没有“过关”前不爱吃饭,没精神,过关后,就活蹦乱跳了,饭也吃得多了,精神也好了。问:吃药了吗?答:没有吃药,就是贴一些符在门上,再用“端公”划一些讳在纸钱上烧后用水服了。问:“端公”治病灵吗?答:灵得很。
采访对象长堡杨xx(男):时间1985年4月19日。问:你为哪样请端公先生来做法事?答:是崽崽他妈身体不好,总是疑神疑鬼的,只好请“端公”来扫屋,辟辟邪气。问:你相信有鬼吗?答:谁晓得呢,反正“端公”会赶鬼。“端公”不怕烫,端起烧红的铧口在屋里追鬼,鬼捉住后还要拿到外面去烧掉。问:你父辈相信“端公”吗?答:一代代传下来的,都说有事找‘端公’就行了。问:你经济不宽裕为什么要请“端公”做法事,答:问神后“端公”说要做法事,做了法事后样样都会好起来,人气就旺了。
采访对象堰塘乡路青:龚XX(男);1985年5月15日。问:你相信“端公”吗?答:相信相信,我家请过“端公舡神”;问:为什么要请“端公”做法事,答:因为“端公”能驱邪赶鬼,“舡神”后,屋里就“亮堂”得多,敲锣打鼓、舞刀唱戏,把屋里的阴气全部驱出去了。问:你会得罪“端公”吗?答:不会不会,一个寨上有“端公”,这个寨上的文气都要旺点。因为“端公”是驱赶鬼的神人,不能得罪,我们非常尊敬‘端公’。问:你门上贴的黄纸符是哪样?答:这是“端公”扫屋后,贴上的,意味着邪鬼已经被赶跑了,邪鬼再不会进屋干扰了。
笔者曾看过“过关”仪式多次,当傩坛中仪式做完后,“端公”背着“过关”的小孩上完刀梯后,紧接着就是钻甑子,(甑子顺堂屋倒放在两个凳子上,进大门一面用黄纸面上一鬼面封住甑口,小孩过这道关时,头撞破黄纸人身随即穿过),整个法事活动就结束了。门上,香火上贴上符,意味着一切邪鬼都被逐门外,屋里清洁了,小孩往后一切都平安无事了。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中国研究院博士李岚在德江做田野作业时,发现很多村民都是在一场灾难降临时,才认真想到神。至于说虔诚地信仰傩,而不是把傩仅仅作为一种传统去对待,往往要在他们亲身体验过问神和傩法事的灵验之后,才真正信仰‘端公’的神秘之“能”。
李岚记录了一位村民讲的经历:“我女儿黎学英今年20岁,以前遭病多年不好,住过两次医院。她的症状是心跳、脑壳疼、周身痛。医院诊断不出是什么病,总共花费3000多元。于是我就去问卦。问的杜胜考(一位当地傩法师,笔者注)。杜胜考说,从姑娘的病症看,需冲傩过关才能好。当时黎学英病已经很重,我们认为她年终要死,就悄悄准备了棺材。把做好的棺材抬到长辛村亲威家,怕黎家英知道。问卦许愿后,黎学英的病情逐渐好转。她原先一直在床上躺着,当中有三个月。待“舡神”先生人堂做法事,黎学英已经可以起床玩耍了。
我相信“舡神”是真的。以前我家属信神,我没信过。现在,黎学英仍然体弱,易发感冒。但发感冒时,心不跳不乱,只是头痛、身体痛。”
以上情况的出现,并非是人们有从头到尾都认为“端公”是他(她)们最崇拜的人,而是要通过得出结论后,才认真对待信仰“端公”的态度。这个态度是要在对象发生变化后,才在心灵深处产生的。因为结果告诉人们,医院医不好,“端公”给治好了。从而,“端公”之“能”发挥了功效,“端公”的形象就随之变得伟大,让信奉者们相信,让信奉者们心服口服。
从采访的谈语中看出,信奉者们对“端公”的崇拜是根深蒂固的,“端公”就是这块土地上的守护神。百姓则依靠于守护神生活,实质就是“端公”用他那神秘的傩活动去取得百姓的信任。而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大山里的百姓来说,有难时求助于“端公”这个神秘的形象,不是出于无奈,而是诚心诚意的信奉和崇拜“端公”。
但在20世纪80年代前,这种“唯灵是信”是没有的。“唯灵是信”和“半信半疑”的情况也是20世纪80年代后才出现的。但不管是“唯灵是信”还是“半信半疑”,“端公”的神秘之“能”的活动还在继续发展着。这与年青人学与不学是两回事,除非傩活动完全消亡,信奉者们才会终止对“端公”的信奉。
就当今来说,国家重视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是为了进一步弘扬和研究民族民间文化的需要,不是把一些迷信的东西进行宣传。就傩文化来说,国家重视和保护傩堂戏是为了研究傩堂戏的文化内涵和古老戏剧的历史,不是在大力宣传傩活动的“舡神”。因为“舡神”基本上是在迷信,这与保护傩文化活动中的艺术部分是不能混为一谈的。笔者曾听一些不懂得保护傩文化的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人说:“要让学生学会唱傩歌”。这样的说法就大错而特错了,因为“傩歌”不是山歌,这是绝对不能进入校园的。这与我们打造傩文化为经济发展和旅游业服务是不相吻合的。
三
《中国古代音乐简史》中说:“通过奴隶劳动,培养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巫和史。巫担任沟通人与鬼神之间的关系,史偏重人事。巫能歌舞,又能治病。巫字在甲骨文里写成楷书为“巫”。照《说文》的解释,巫是‘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巫与舞是同音字又是同义字,可见舞是巫的看家本领。舞者为巫,动则为舞。巫之所以重要,是由于他服务于神权的统治。古人是迷信的,统治阶级相信有天鉴察一切,而天又是站在统治阶级一边的。统治阶段称为天子,通过巫、天的威力给具体化了,成为巩固他的统治的有力助手,在精神上对奴隶起一种威吓欺骗的作用,以利于奴隶主的统治。”
从以上可得出一个道理,那就是“端公”和“信奉者”走得如此近,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古代的巫担任沟通人与鬼神之间的关系。如今的“端公”同样是担任人与鬼神之间的沟通人物;二是古人相信有鬼神,而统治阶段的统治者们又相信天鉴察一切。信奉和相信“端公”的人们,同样认为“端公”能请动天上玉皇大帝,更能在地府请出神通广大之神。
诚然,“端公”神秘之“能”,能让信奉者诚心诚意地接受,都是远古巫文化的影响。或者是巫文化本身就是“端公”文化的前身,只是那时叫“巫师”,现在叫“端公”罢了。关于“端公”与“信奉者”的关系问题,有一个让人费解的问题总是在笔者脑子里缠扰。常言说:“端公舡神只舡生,不舡死。”也许是“信奉者”真是诚心地相信“端公”。听说X人的父亲生了病,卧床不起。当小的就去请“端公”来“舡神”。当法事做到中途时,病者也落了气而逝世了。但“端公”预先就洞察了一切,就在病者落气的时间里,“端公”就安排徒弟收拾行李,不辞而别的走了。为了说明死者与“端公”无关,一路吹着牛角而回家了。而吹牛角是为了告诉天上玉皇,意味法事做了,弟子尽到了责任,万望玉皇大帝不要责怪。
当问其“端公”为什么要走,解释是:“端公是为活人做法事的,从不为死人做法事。”主人为什么又不怪罪“端公”不辞而别呢?主人说:“端公也尽力了。”
在“过关”解病痛的法事中,实在说,大小痛是无法医治的。特别是一些重病人,就因请“端公”做法事而拖延医治而死亡的有之。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信奉者们不会有半点的心去责怪“端公”。
在医疗技术先进的今天,信奉“端公”的人们遇到病痛时,同样还有先请:“端公”后送医院的情况。试问:“端公”神秘之“能”真有那么神吗?信奉者们的心真有那么“诚”吗?
四
“端公”神秘之“能”,就是“端公”法事内容的全部仪式。“端公”严格遵循师祖的传导,“按坛做事,有礼行法,唱能动神,跳能步罡。”不论大小法事,不论人多人少,严格地按师传要求进行。“端公”在进行“能”的展示时,除非天气或意外事故的出现,一般都能给主人家一个圆满的交待。
“端公”要使主人满意,其中有两大心理压力。一是“端公”已经成为职业或半职业傩法师,是在师父面前请过“职”的,必须认认真真按礼行坛,在做法事时不能有半点应付之心,更不能乱法乱罡。按德江著名傩艺师张毓福先生说:“如果说乱做、乱罡、乱跳、乱舞,师父在上是知道的。如果徒弟不按礼行坛,就会出现卜卦不灵”,让你当众丢脸。”二是“端公”要有人请,做法事活动越多,名声就好,经济来源就广。为了“求生”,“端公”们一般不会乱来。
“端公”神秘之“能”是一盏明亮的灯,他(她)们能为问神人和信奉者解除心里的病痛。让信奉者们疑乱的心恢复到平静。信奉者不管家境贫寒,一旦有事就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请“端公”,只要“端公”把法事做了,心里的疑团就散了,心里就亮堂了。
几千年来,百姓总是避不开有鬼神的缠扰。哪怕是无鬼神的教育天天在进行,也难控制百姓心里(至少一部人——笔者注)“唯灵是信”和“半信半疑”的局面。
德江傩堂戏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同时把傩堂戏作为打造旅游和为经济服务的主要品牌。这当中就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值得思考。那就是国家重视的是傩活中的精华部分,糟粕的东西国家是不提倡的。国家不是提倡“端公”去给百姓屋里抓鬼赶鬼,国家重视的是傩活动中的文化现象,为什么专家说是:“戏剧活化石”呢?就因为德江傩堂戏的戏是戴面具的戏,这对研究我国历史文化和戏剧非常重要。德江傩堂戏蜚声中外,就因戴面具唱戏和古老的傩舞吸引着中外专家学者。
虽然,这一保护工作的开展,“端公”之“能”的发挥就更有市场了。信奉者们就更是相信和崇拜“端公”了,作为有关部门在引导和宣传国家政策时,把好政策“关”非常重要,国家要的是保护传承古老优秀文化,而不是保护那些迷信或利用迷信去骗取百姓钱财的活动。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端公”神秘之“能”应重在傩堂戏、傩舞的展示,为宣传德江古老戏剧作贡献。信奉者们的“诚”同样要区别精华与糟粕和艺术与迷信,诚在赞美这块土地上的古老文化,而不因傩活动受到保护而诚在迷信之中。如果“端公”和“信奉者”都把国家“保护”政策意义吃透,“端公”“神秘之“能”就更有市场发挥了;“信奉者”的“诚”就能在无形之中为保护传承发展傩堂戏做贡献。
作者简介:
姓名:高应智
作者单位:贵州省德江县文联
内容:贵州傩文化博物馆 图片出处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