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又称驱傩、傩祭,是远古时代先民驱除疫鬼的一种巫术形式。到了明末清初,地方戏曲蓬勃兴起,各地的傩仪和傩舞艺人在民间驱傩、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融合了民间戏曲的成分,发展形成了傩戏。傩戏也叫傩堂戏、端公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并在长期发展传承中形成不同的演出方式和艺术风格,基本可以分为社火傩戏、傩愿戏、军傩、民族宗教傩四类,其中,流传于河北武安固义的傩戏属于社火傩戏。武安傩戏起源于夏商时期,由古代傩祭、傩乐、傩舞和驱邪习俗发展起来。其大型社火傩仪活动沿袭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日至十七日举行,最初是以面具戏为主,后来逐步发展熔迎神祭祀、傩仪、队戏(包括面具戏)、赛戏和多种民间艺术形式于一炉的傩戏形式。
白府拉死鬼
武安傩戏主要分布在武安市西部的固义村,北部的白府村、得意村,东北部的南田村,东部的康宿、东通乐等村。目前,保存尚好的唯有固义村和白府村。武安傩戏内容丰富,娱神娱人节目多样,包括固义村的大型社火傩戏和白府等村的傩仪“拉死鬼”,主要由祭祀和演出两大部分构成,祭祀和演出有时单独进行,有时交叉进行。武安傩戏面具是当地傩仪、傩戏的重要标志。武安傩戏中使用的面具达三四十个,造型古朴原始,其主要角色有城隍、判官、关公、三寿星、赵公明、灶君、财神、土地爷、大头和尚等。最早的面具是在一块树皮上挖出眼睛、鼻子和嘴巴的几个孔,制作比较简单,但也颇具特色,例如阎王的眼珠,是用核桃壳制成的,磨光、涂上黄色,给人以金光刺目之感。武安傩戏的表演有舞台剧和街头剧两种,舞台剧保留了戏剧发展的原始形态,即说唱与表演由不同角色扮演。说唱者称为“掌竹”,站在舞台的前角,负责介绍人物和剧情,介绍一段,表演者就表演一段,直至剧终。“掌竹”的说唱半吟半唱,声腔古朴浑厚,念词多为七字句,大都押韵,处于由吟诵向唱腔发展的过渡阶段。后来“掌竹”的角色随着戏剧的发展已不复存在,而固义却仍然保留了“掌竹”的角色,为戏剧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活的资料和物证。其中的特殊人物“掌竹”及其所持戏竹,更是中国宋金杂剧的活化石。
《捉黄鬼》
目前武安固义上演的队戏和赛戏均由锣鼓伴奏,没有弦乐,剧目主要是三国及汉代以前的内容,剧情较为简单质朴。主要剧目:队戏有《吊掠马》《点鬼兵》等,赛戏有《长坂坡》《虎牢关》《战船》《衣带诏》等。2003年以后固义村还陆续恢复上演了《吊黑虎》《岑彭马武夺状元》《封官拜印》《吊四值》《祭鹿台》等队戏和赛戏,极大地丰富了节目内容。在《岑彭马武夺状元》《吊黑虎》《吊勒马》《点鬼兵》等出戏中,都出现了“掌竹”角色。街头剧主要是傩戏《捉黄鬼》和其他花会,其中《捉黄鬼》是明朝中期增添的大型傩戏,属于队戏范畴,配合其演出的有队戏(包括脸戏即面具戏)、赛戏,以及花车、旱船、龙灯、狮子舞、武术、霸王鞭、秧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历史上武安固义村傩戏演出共有四大班社,每年有5家常任社首负责当年演出中的全部工作。固义村的傩戏演出,演员、后勤人员、包括扮演的角色、安排的活计,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全村有近千人参加表演,各色人物均以脸谱和面具为扮相,戴面具的有30多人,画脸谱的400多人,这在中外戏剧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该剧角色有阎王、判官、大鬼、二鬼、跳鬼及被捉拿的对象黄鬼。黄鬼是邪恶势力的代表,是洪涝、疾病、瘟疫等灾害的化身,同时还指那些虐待父母,大逆不道的孽子。通过对黄鬼的捉拿和处置,以及迎神、祭神一系列活动,表达了村民征服自然、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同时教育人们遵纪守法、孝敬爹娘。《捉黄鬼》有别于其它街头剧的另一个特点,即不是在固定场所表演故事,而是把整个村庄作为表演区,演员化好妆以后,骑真马到大街小巷各个角落去巡夜,更夫打更,大鬼、二鬼、跳鬼走街串巷,高声呐喊着去驱邪赶鬼。从这里可以看出戏曲艺术由原始礼仪向舞台化演变的某些特征,同时也为后人将舞台艺术还原生活(如电影电视)提供了依据。武安傩戏作为研究戏剧发展的“活化石”,曾一度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1998年经国家文化部批准,中国傩戏学研究会联合中国戏剧家协会等8个单位,在武安召开了“’98亚洲民间戏剧民俗艺术观摩与学术研讨会”,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德国、越南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观摩了演出,一致认为,固义傩戏对研究当地的民间信仰习俗和社会生活,研究中国仪式戏剧的发生、发展和定型提供了活的例证,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河北武安固义傩戏的出现,打破了中国北方无傩的论断。2006年以固义傩戏为主要内容的武安傩戏,被国务院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增旺。2008年6月,河北省又将刘二计、李天来、李延军、李有旺列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近年来,武安市委、市政府对武安傩戏的保护力度在逐年加大,除维持正常演出外,还专门成立了“武安傩戏保护中心”,并组织人员对武安傩戏展开调查,出版了《武安傩戏》《傩戏都本选》专著和傩戏演出光碟,完善了傩戏演出使用的器材、服装、道具、面具,建立了库房,并安排专人保管。但也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村民外出打工,年节期间集中排练和演出难度加大。随着一些老艺人的去世,传承问题也成为问题。再者受现代娱乐传媒的冲击,傩戏娱神娱人的功能逐渐削弱,加之动用人力过多,资金筹集困难,以及村中原生态自然环境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傩戏演出逐渐步入困境。
作者简介
孔祥峰,原武安市平调落子剧团团长、文化局文化艺术科科长,全国首届“浩然文学奖”获得者。著有《城市猎枪》《哥俩好》《佼佼者》《大梦人生》《红蜻蜓》《孔祥峰剧作选》等。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武安市作家协会顾问。
来源: 神钲书院公众号